动力 合力 定力 金安区严把幼儿园食堂安全关 校园特写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5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5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动力 合力 定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王浩淼 发布日期:2018-11-28 11:53:14

本报记者专访郎溪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会庭

  本报记者:从2015年至今,郎溪县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进入第四个年头,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的初衷是什么?
  陈会庭: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队伍。因为种种原因,郎溪县教育各项指标在宣城市一直处于“锅底”地位。长期以来,郎溪县教师队伍建设中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主科教师过剩,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欠缺;教师老龄化严重,许多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达到五十多岁,知识结构老化;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许多教师职称到了一定级别之后没有动力,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教师交流渠道不畅,城区缺教师,乡村缺学生,但教师无法流动;校长队伍不稳,教育质量上不去,校长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让校长们少了职业尊严感。
  这一系列问题引发我的思考,这些矛盾必须解决。怎么解决?唯有改革。不改革,郎溪县的“锅底”地位就无法改变。2013年11月,我省发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我省将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促进教师区域流动,这给我们准备实行无校籍管理改革带来了机会。再加上2015年马鞍山市博望区开始实行“无校籍管理”改革,郎溪县由分管副县长带队去博望区考察,博望区的好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从博望区回来之后,县教育体育局向时任县长王庆武写了一份关于实施“无校籍管理”改革的可行性报告。
  本报记者:郎溪县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是为了破解您所谈到以前郎溪县教师队伍建设中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无校籍管理改革主要做了哪几方面工作?
  陈会庭:2015年8月11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郎溪县教育可以说从此翻开新的一页。无校籍管理改革在县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下,以“三统筹”的方式化解了郎溪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矛盾。
  一是实行教师编制县级统筹。2015年,郎溪县启动了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2016年全面推行,之后再纵深推进。一方面,全县2132名教师与县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签订人事聘用合同,教师由原来的“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参与学校竞聘上岗,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对落聘人员实行待岗管理,教师队伍由原来的事业“身份管理”转变为学校岗位“合同聘用”管理。二是实行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县级统筹。2017年,在实行教师编制管理县域统筹、教师全面竞聘上岗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的县级统筹。岗位统筹后,专业技术岗位由“单位所有”转变为“系统所有”,教师由“校内论资排辈”获得岗位转变为“县域公平竞争”获得岗位。这是教师无校籍管理最核心、最敏感、最重要的改革,也是最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举措。三是实行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内部等级晋升县级统筹。针对教师在取得相应职称后常出现的“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懈怠心理,为破解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原现象”,在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实现“编制,岗位”两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内部等级晋升统筹管理,每年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晋升。统筹管理之前,各等级的空岗职数由学校控制,统筹管理后,教师要晋升必须在县域内参与竞争,根据考评得分多少排序,优者胜出取得晋升资格。教师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明显增强,教师传统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
  本报记者:从郎溪县实施四年的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情况来看,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的目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陈会庭:从目前看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动教育体育系统工作开展,进一步推动教育人事工作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本报记者:郎溪县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您认为主要因素是什么?
  陈会庭:无校籍管理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主要因为有动力: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有合力:无校籍管理改革成功是党政统筹、各部门协作形成合力的结果;有定力:教育人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有定力,必须审慎稳妥、按计划、分步骤实施。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郎溪县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已顺利走过四个春秋,教师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