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衔接 横向一致 内在统一
一直以来,体育课程存在大学、中学、小学各学段不衔接的现象,哪个学段学什么、该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都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体育运动只是存在于一定时期的课程,终身体育只停留在口头表述层面上。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5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并立项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和省体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体育教学中,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实践,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从“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的角度深化一体化的实践工作,从而实现学生终身体育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双目标。11月16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承办的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推进会在合肥市一六八中学举办,该区这一做法作为经验之举,在会上进行交流分享,获得来自全国各地的六百多名与会专家和体育教师的一致好评。
一堂糅合微课元素的体育教学课
“今天这节课请小朋友们跟着小猪佩奇一起做游戏,第一个游戏是消消乐,游戏规则是,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个组,根据每组的颜色,踩灭对应颜色的灯,在规定时间灭掉灯数最多的组获胜……”熟悉的动画配乐,奶声奶气的讲解,卡通形象的动作示范,视频刚一播放,就牢牢吸引了幼儿们的眼球。10分钟后,微课播放结束,身着红、黄、蓝、绿四色足球服的幼儿们,在领会游戏规则后,依次进行消消乐、足球宝宝找朋友等游戏环节现场笑声一片,犹如欢乐的海洋。
说实话,若不是主持人的讲解,这样的一幕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节体育课。11月16日,推进会现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幼儿园体育教师王豆豆将自己执教的足球体育课搬到了现场,从课前的微课,到课中的实地教学,都是对日常体育教学情景的再现。
“以前的体育课没有一定的内容要求,今天玩球,明天玩跳绳,遇上下雨天的时候,就带幼儿们在走廊上蹦蹦跳跳。小班的时候玩的是这些,有可能到了中班、大班的时候,学的或许还是这些,零散,不系统”。有着多年从教经验的王豆豆说,同许多地区一样,该园的体育课一度没有一个教学参考,随意性较大。但自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信息化项目研究后,在区社会发展局的指导下,学校将微课元素纳入到体育教学中,这一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可能还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因为借助了信息化手段,不仅更有乐趣,教学也变得系统有条理”。
以足球教学为例,随着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重视,足球开始频繁走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表,但每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动作发展和动作技能各有不同。“有了一体化课程体系后,不同阶段有了不同的学习重点,幼儿园主要以培养足球兴趣为目的,侧重在体验中教会幼儿规则意识,足球技术的学习没必要在这个阶段学习;进入小学后,可以根据足球难度,依次增加”。王豆豆说,此举大大解决了体育技能各学段、年龄段间体育学习内容脱节、低级重复的现象。
瞄准学段衔接脱节问题发力
据悉,“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子项目,同时也是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作为国家级课程研究的专门机构成立以来,首批推出的六个项目重点课题之一。该项目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由研究员于素梅牵头负责具体研究工作。
“明珠幼儿园过去遇到的问题是全国很多学校体育课都存在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推进会上,在观看了明珠幼儿园带来的《足球:踢踢乐》现场教学课之后,于素梅直言,多年来,体育课程存在大学、中学、小学各学段衔接不畅的问题,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直接影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挥与促进,影响青少年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一项到两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影响体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学科地位,还影响着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作为首批全国体育教学与教师发展实验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了一部分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信息化项目的研究。“近年来。去社会发展局从战略高度谋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我们就在思考,能不能信息化教学运动到体育教学中?以体育信息技术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新的模式,从而破解体育课程衔接脱节的难题”。该区课题研究项目负责人、体育教研员张纪胜说,从2015年开始,区教研室牵头组建体育信息化研究团队,32位一线体育教师自愿加入研究行列,目前研究团队已构建了体育教学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型,提炼出的以中小学体育微课的“三段法”制作、微课自主学习“双轮驱动”、翻转课堂“目标层次”等一系列理论已被广泛推广。
融入信息化元素告别体育课“两张皮”时代
“目前,我区体育课程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一体化、校内外活动一体化、课内外教学内容一体化、学练赛课堂活动一体化等四个方面。刚才王豆豆给我们展示的体育课,已经说明了教学内容一体化的问题,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会上,该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彭桂贞在做经验分享时,表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正让该区的体育课程悄然发生改变。
这一变化从合肥市莲花小学体育教师袁圣云为四年级学生带来的《快速跑》一课中可见一斑。
在开始体育锻炼前,依旧是看一段微课,视频中,六个学生并排站在起跑线前,发令枪响后,学生齐刷刷地冲出去,六秒后,谁冲在最前面?同样的起点,为什么数秒后有了差距?不知不觉中,问题被抛出,在回看慢动作时,一步步找出原因:起跑时身体前倾45度,听到发令枪响后身体下蹲,双臂摆动……找出症结后,袁圣云带着学生到操场上一遍一遍操练。
“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自主模仿练习,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教师分层指导区别对待,通过竞赛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即便是反复的几个动作,学生都会乐此不疲”。袁圣云说,换做过去,这么一节跑步课往往都是两圈下来,学生就提不起兴趣了。但翻转课堂,让课堂上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微妙变化,体育课上,学生不再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效果明显。“最主要的是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一体化,而不再是两张皮”。
彭桂贞还表示,在该区,很多学校将传统武术、民间的莲花枪、打陀螺、抖空竹等传统文化体育的项目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让民间艺人与师生共享体育运动的快乐,如合肥市莲花小学新年校区跳绳特色大课间,编写了跳绳的特色的校本教材,课堂教学活动以跳绳教学为主,跳绳社团则充分玩转跳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也以跳绳为题,形成跳绳特色的校内外一体化。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体系的建设以学生终身体育和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为逻辑主线,将建构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课程总体框架,依据学生的动作发展规律、认知规律、身体发育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基础理论,从基础、提高、拓展三个方面重新确立哪个学段学什么的上下贯通的课程内容体系,从学段和单项两个大的方面研制体育学习评价标准,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观摩完现场展示课后,于素梅赞叹封说。
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如今,三年过去了,一体化体育课程给师生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收获?
据该区社会发展局体育教研员张纪胜介绍,得益于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尝试和摸索,该区教师发展小有成就,参加体育信息化研究的教师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转变了教学行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现由教的“教”到指导学生的“学”的转变,学会了从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达到“乐动会”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研究活动带动了全区体育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2017年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案例评比中,以15篇作品获奖获优秀组织奖;仅其自己就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信息化方面学术论文七篇,获国家级一等奖论文两篇。三年来,该区教师在各级各类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制作的微课、翻转课堂课例获得国家级奖励9件。
同时,该区体育信息化研究工作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原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教育部体卫艺司处长刘海元在全国第九届体育科学报告大会上,结合论文《体育微课驱动理论的形成与应用研究》对体育信息技术研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4月,该区两位教师在第三届全国翻转课堂研讨会上展示课例,体育信息化团队录制三期“优课教研室”专题研讨活动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登出,于素梅博士学术网站《素言体育》上设《翻转课堂》专栏,袁圣云、杨文涛等十余节翻转课堂示范课例通过平台向全国推广。
截至目前,该区已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出322件让学生“看得懂,理得清,学得会”的微课;69节中小学体育翻转课堂实践课例,课堂资源日渐丰富。
“但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真正收益的是学生。相比高分,一副健康的体魄将让学生终身受益”。张纪胜说,三年来,该区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在保证真实有效的前提下,2017年优秀率7.99%、合格率95.01%,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全国学校体育示范校合肥市莲花小学优秀率达到25.56%,提前实现国家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目标。“未来的学生在12年至15年的学习期间,必须掌握一项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