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中学地处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歙县。歙县毗邻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黄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里。学校办学渊源于歙县县学和紫阳书院。南唐保大八年(950年)县学创办于此。元至正庚子(1360年)紫阳书院迁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县学开办官立两等小学堂,在紫阳书院创办新安中学堂和紫阳师范学堂。学校背倚问政山,校园东半部为明代学宫(孔庙)遗址,西半部为古歙县衙,后为古紫阳书院,校园内有保留完整的历史古迹明伦堂、三元坊、古紫阳书院坊,尚存康熙御书“学达性天”、乾隆御书“百世经师”的匾额和重修歙学的碑记等,极具历史文化底蕴。
歙县中学创建于1943年,1962年被定为省重点中学,是原我省25所重点中学之一,现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歙县中学秉承徽州千年文脉,继文庙儒学遗风,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用坚韧的毅力和奋发的斗志谱写着教育的精彩乐章。
腾蛟起凤 紫阳之风
□高二文(1)班 吕辰馨
辅导教师 张和风
我撑着雨伞,在江南渺渺春雨中步入歙县中学。东南邹鲁,朱子遗风。歙县中学似是所有现代化校园中的一股清流,她亭亭玉立,连接起了跨越时空的文化大桥。多少莘莘学子,踩着石桥跌跌撞撞寻觅着前路,或是与南宋朱子论理谈道,或是在明伦堂秉烛夜游,亦或是与从古至今书院中研读的文人雅士一起探寻着修身之道与家国之思。
抚摸着歙县中学的一砖一瓦、一池一畔、一草一木,这景色入过多少文人学士之眼,借清酒,又咏颂出了多少锦绣华章,大笔挥就了多少古今哲理。三元坊下读书人,一个个状元才子的名姓得以在坊上镌刻,是要付出了多少个不眠不休,寒窗苦读的夜晚。金榜题名的才子名扬四海,春风得意,意气风发,是他们埋头苦读多少年月的结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多以此为目的,而论道,而吟诗。正因如此,聚魁桥畔才会迎来或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才子词人,下马碑前,无数名门显贵才会心甘情愿,屈膝下马,沉醉于浓浓的书卷墨香之中。
朱子遗风在于正德明理,紫阳之风在于博学敏行,这也是歙县中学的校训,我们学子也正不断践行着。白天,我们专注于课堂,与同学交流心得;晚间,我们伏案苦读,认真做题。“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是老师常说的,也是我们时刻铭记在心的。
梦起紫阳,志在四方。作为歙县中学学子,恰同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有家国之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歙县中学学子,我们有拼搏进取的勇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为歙县中学学子,我们有追逐梦想的美丽姿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那腾蛟起凤的紫阳之风,我们必会将其发扬光大。
致青春开始的地方
□高二理(1)班 周 舟
辅导教师 凌 罡
有人说,故乡是往事的寄存之地,那么校园,就是青春的寄存之地。在走进你——歙县中学的那刻,我的青春,灿然有了一束鲜活的光芒。
岁月如流,你是自古而来的引渡者。紫阳书院悠悠百岁的文风,三元坊上经年不朽的刻名,乃至明伦堂里从未断绝的遗训,无不熏陶着一代代人的青春,鞭策着莘莘学子的星辰大海之途。你的化育,是道脉薪传,生生不息;是润物无声,淳厚入微。我的青春,于是在你的感化下,如僧侣般虔诚,跟随着内心的脚步,叩拜着自己的梦想。“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朱子言犹在耳,字字句句闪耀成了我心中的北极星。
学海遥遥,你是忠实沉默的聆听者。偶见园中苍翠之古樟,已变换了又一个春秋。一年的光阴俯仰之间,成为了我对以往的回忆。漫步其下,不时风吹落几片老叶,暂且忘去烦忧,浅吟低唱那古木的芬芳。日日夜夜的求学路上,是你,聆听了我无声的呼唤:亲人面前无法表达的隐忍,朋友之间无法诉说的酸楚,师长面前无法展现的怯懦,当然,还有不愿与他人分享的小秘密和小确幸。当我看着你的一砖一瓦,你接纳了我的泪水和笑容,收留了我疲惫的身躯和负重的心。清晨,你为我敞开一扇门,深夜,你为我亮起一盏灯,无论喜悦或忧愁,我知道你都会默默聆听与收藏。
日耕月耘,你是学子前行的见证者。从初出茅庐到成熟稳重,从贪玩享乐到刻苦钻研,从被逼迫者到独立自主者,你笑中含泪,见证了一代代人的点滴努力与成长。我们勇敢争取,我们念念不忘,我们为学执著,我们苦中徐行。而你以长年的经验,宽和而郑重地劝慰着——过往非云烟,未来尤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是这样的难以拒绝,单为着你的好意,我们也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三年求学后,我们将拾起行囊,奔向远方。而你,当是祝福多于不舍,你就是这样见证我们成人,再给予我们自由。留守多年的你,我真想为你颁一个最佳奉献奖。
你是我青春的故土,歙县中学,你将在我的一生中温柔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