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再紧校外培训机构“发条” 校园特写 界首一中:“新手”教师要攻克“两大工程” 教育资讯
06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4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4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界首一中:“新手”教师要攻克“两大工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肖蕾 通讯员 荣欣 发布日期:2018-11-14 10:31:46

  吕梦雅,毕业于吉林警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界首市第一中学2018年新入职的语文教师,也是大家眼中的“新手”教师。
  “在未成为教师之前,我觉得学习语文很简单,因为我们从咿呀学语到现在出口成章,一直都生活在汉语的氛围之中。可当我真正成为教师才发现,能上好45分钟,真的不容易”。作为“新手”教师的代表,吕梦雅在学校迎新教师见面会上就听闻了即将要面对的“两大工程”。
  2018年,该校有13位新入职的教师。
  9月11日,学校为13位新教师举办了“师徒结对”活动,徒弟面对师傅行拜师礼。
  10月9日,58名青年教师参加“做命一题”活动,拉开了本学年青年教师“八个一”工程的序幕……
  “学校搭建平台,实施两大工程。其一为针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八个一工程’(做一题命一题,写一标,说一题,导一计,说一课,上一课,写一思,练一字)贯彻整个学年,一个阶段完成一项内容,这成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部分参考标准。其二为针对新教师培养的‘五字工程’(做高考试卷,听师傅课,研考纲课标,上亮相课和汇报课,考高考试题)。”校教科室主任陈宏介绍说,“所以,吕梦雅既是新教师,又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这两大工程她都能参加。”
  为了使刚刚踏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该校确立了以“老”带“新”、以“中”带“青”、以“师”带“徒”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旨在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跟我结对的师傅是张静老师,听张老师的课,我才知道,原来语文也可以讲得缠绵悱恻、辗转多情。”吕梦雅说。
  “‘师徒结对’是一种薪火传承,‘师徒结对’要做好‘真’和‘全’。师傅真指导,徒弟真学习。徒弟要在业务能力、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教育情怀、学识水平等方面,全面学习、全面提高。业务部门要严格对照方案,多维度考核,营造并优化风清气正、公平公正的教学环境。”常务副校长申慧亮说。
  201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的刘明明是化学教师,“没踏上讲台前,我踌躇满志,踏上讲台后,我黔驴技穷,一节课下来,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词不达意、什么叫茶壶里煮饺子。但幸运的是学校开展的‘师徒结对’活动,我的师傅和化学组的前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和鼓励。作为新教师,我一有时间就去听有经验的老师们的课,学习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学习他们的表达技巧和课堂管理能力;我的师傅和前辈们很乐意来听我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帮助我提高。”说起自己从“新手”教师到师傅的身份转变,印证了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刘明明很是感慨。
  在成为张登堃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后,刘明明先后收获了界首市多媒体大赛一等奖、一师一优课阜阳市优秀奖、优质课比赛阜阳市一等奖和省一等奖。“六年前的我是教师中的学生,拜师学艺,努力成长,六年后的我成为了帮助新教师成长的教师,身份的转变。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也让我明白,我还要继续成长、继续提高、继续前进”。
  作为青年教师代表的刘志勇,今年刚刚获阜阳市“师德标兵”称号、界首市“最美班主任”称号和校首届“十佳班主任”称号,所带的2018届19班获“阜阳市先进集体”称号,高考成绩优异,一本达线率100%,平均分600分,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建成。
  正如一位师傅所说,“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你的师傅,他们中有的课上得好,有的教学经验丰富,有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好,有的班主任工作很有特色,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虚心求教,博采众长。新教师的成长我觉得光靠指导教师是不够的,身边的同事、学生都会给我们很多启示,教育教学理论和优秀教师的经验我都可以学”。
  “2009年从大学毕业以来,回顾这几年的成长历程,感受颇多。我由初生牛犊的学生转变为此刻的教师,一路走来,离不开学校给予的平台,离不开师傅的细心督导,离不开同事们的关怀、帮忙。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机制。”优秀班主任代表郑海付感慨道。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