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许村现状透视颍州区教育扶贫
□本报记者 杨益军
特约记者 刘银燕
通 讯 员 刘艳丽 王 颖
一个贫困村的教育扶贫现状
大许村是颍州区西湖镇唯一未出列贫困村,在全区17个未出列贫困村中,大许村极具代表性。
“在大许村凡是有孩子在校读书的贫困户家庭,教育系统都有准确登记,按时打卡发放助学资金,驻村工作队和包保责任人总是格外关注,帮扶这样的困难家庭最能让人看到扶贫的希望。”团省委驻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工作队队长陈永刚坦言,“大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校生有23户33人,无论是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就读,还是上中等职业学校、大学和研究生的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了教育资助政策,没有一人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当我还是六年级的学生时,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原本温暖的家,变得支离破碎——疼爱我和弟弟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面对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弟弟,我时常以泪洗面。”大许村贫困户刘庆洪孙女刘梦婷在一篇作文中讲述了心中的感受,“是扶贫政策让我和弟弟不再为上学读书发愁,现在我上初中,每年都享受一千多元生活补助,弟弟在小学也有营养餐补助。”沐浴扶贫政策的春风,刘梦婷和读小学的弟弟正在健康、快乐成长。
贫困户家庭的在校生不仅可以按规定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而且还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读书的魏娇颜是大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许国芳的女儿。几年前,魏娇颜的父亲突然去世,整个家庭顿时陷入困境。2016年8月,魏娇颜接到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和母亲为筹集学费连续多日茶饭不思,是“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和“雨露计划”等助学政策为魏娇颜完成大学学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魏娇颜连续两年被西湖镇安排大许村扶贫工作站从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让魏娇颜备感温暖。她格外珍惜在扶贫工作站的社会实践机会,每天随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认真核对相关数据,出色完成了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仅在扶贫工作站得到了锻炼成长,而且获得了劳动报酬,减轻了完成学业的经济压力。
伴随颍州区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节拍,大许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原先破旧不堪的乡村小学华丽转身为充满时代气息的花园式乡村小学。
教育扶贫故事在颍州区举不胜举
不仅仅是在大许村,教育扶贫政策温暖了颍州区所有有在校读书孩子的贫困户家庭,教育扶贫的故事在颍州区举不胜举。
“生命以痛吻我,也愿报之以歌,阳光就在前方,不惧漫漫长夜”是颍州区袁集镇郭王村贫困户吴雪峰读大学的小儿子贴在书桌上的一句话,小小的字条上字迹疏朗遒劲颇有风骨,他的房间简单朴素但十分整洁。
“吴雪峰家的日子不好过啊,好在娃娃争气,看着喜人”。扶贫专干王兵兵说,2014年,吴雪峰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今年45岁,妻子早年因贫离开了家,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长大,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干瓦工活。大儿子于2016年考入桂林理工大学,小儿子今年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兄弟俩这几年来分别享受了“两免一补”、全日制普通高中生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还有开学前帮扶单位的4000元资助,尤其是今年考上大学的小儿子,驻村帮扶工作队在社会扶贫网上为他筹集了一部分学费,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行动送来了助学资金。
据了解,颍州区除了畅通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绿色通道”,自2007年以来持续开展“爱心圆梦大学”行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累计筹集爱心捐款214万元,共资助58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资助金每人4000元。
(下转第五版)
颍州区副区长纪兰芳、区教育局局长白莽、区妇女联合会主度周爱武和西湖镇党委书记俊山一行到贫困村小学调研教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