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作为打造学者明星的“梦工厂”,走红之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学者明星化”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或者潮流。余秋雨、刘心武、易中天、于丹……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在全媒体时代,学者明星化现象趋于普遍,于是,针对“学者明星化是否有利于学术发展”这个话题,众说纷纭,有人表示担忧,有人认为值得鼓励,有人主张规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含山中学 吴耀新
忆古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苦读身影是学者们的经典形象。望今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忧国忧民、关注社会是学者们的新形象。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出现在闪光灯下。对于学者的明星化是否有利于其学术发展,我认为是可以的。
坚守学者规则,铭记学术底线。事物的价值是双向的,你无法找到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也不会找到一个百无一用的事物。面对学者明星化,人们都说尘世的喧嚣会让学者的内心躁动,利益环境下的纸醉金迷污浊了高尚的学习氛围,可这一切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这样的缺陷都不是由明星化本身引起的。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学者心中的那杆秤发生了偏转。所以,为了解决这样的缺陷,我们所要做的是要寻找良性运行的规则,而不是处处抵挡它。正如人们会玩手机成瘾。但人们并不会消灭手机,因为手机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样的,学者明星化对于开阔学者的眼界、丰富学者知识十分重要。只要学者守住底线,明星化会让其获益匪浅。
苦读学术领域,笑传学术知识。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学者是一类高处不胜寒的群体,他们所研究的学问犹如阳春白雪和我们这些下里巴人的关注点相距甚远。但是,近日的一些综艺节目如《百家讲坛》,再如《中国诗词大会》,一定刷新了人们的认识。没错,学者明星化让原本遥不可见、高高在上的知识一下子落在了人们的周围。其实,学者明星化的好处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崭露头角,料想如果不是孔子周游六国,将“仁,义,礼,智”传播给世人,又如何让儒学大兴,让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的传统融入国人的血液。再看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若不是李白经唐玄宗赏识,其诗歌受到老百姓的传诵,又怎么会让千百年后的我们在化解惆怅时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叹。千百年来,学者明星化让中华大地开出一丛一丛的花。如今的学者,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如今在镜头前滔滔不绝地向世人讲述着专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这对社会是一种促进,对自己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自豪呢?
领悟学术观点,放宽学术范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够走得很远,每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背后一定是许多人的共同努力。造福一方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虽是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但那一砖一瓦下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汗水;挽救众人危亡的良药青蒿素,虽是由屠呦呦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但这背后是众多研究者在试剂瓶前无尽的等候。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薄弱的,一个人的思想毕竟是渺小的,学者明星化让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连成一片片智慧。学者用自己的知识向社会提出观点,社会又从各种角度反驳学者,正是在这样的对弈中,学者自身的境界得到了提高。
学者明星化让学者在守则、传学、受教的过程中把干瘪瘪的文字变得饱满圆润、让枯燥无味的公式定理变得奇妙有趣。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素养,身处其中的学者们也提升了水平、发挥了价值,这样彼此促进的好趋势,为什么不大力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