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教育 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 五百余名高校招生负责人与中学校长面对面共话招生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4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4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振兴乡村教育 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特约记者 武永生 发布日期:2018-11-07 10:23:32

对话阜阳市颍东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颜明辉

  近年来,阜阳市颍东区以“均衡,优质,特色”为主线,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持续促进乡村教育的振兴,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日前,本报记者就乡村教育振兴独家采访了颍东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颜明辉。
 
  本报记者: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近年来,颍东区各级各部门都在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区教育主管部门,贵局如何发挥教育优势参与其中?
  颜明辉:在我看来,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是为了消除贫富差距、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是教育的问题。就业人口的受教育年限是社会发展的分界线是社会文明的分界线。要想从长远解决贫困,降低贫困发生率,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为此,这几年,我们在努力寻求教育与扶贫之间的结合点,寻找工作开展的突破口。
  目前,农村仍有很多人接受教育程度低,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更低,这种情况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表现更为突出。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存在很大的潜力,发展空间很大。我理想的教育生态是让能够上学的孩子都能够在学校读书,绝大多数的人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例,我们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那部分成绩较差学生升学无望的窘境。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是哪些学生呢?就我区情况分析,主要是初中文化课成绩,也就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属于贫困人口的比例很高。他们都是社会中较弱的群体,如果再失去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大家都能想象这部分人今后的生活、工作会怎样?初中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脱离了学校、教师的教育,离开了同龄人的陪伴,对于他们的继续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他们没有学历、没有专业技术,在劳动市场处于被动地位。稍微遇到一点坎坷,他们很可能就会陷入贫困的境地。所以说,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本报记者:接着您刚才所说的职业教育,贵局是如何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目前是个什么状况?
  颜明辉:我区只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两年前这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恐怕连一所村小学都不如。招生情况非常艰难,2012年时招了80名学生,这还是在下了很大功夫的情况下取得的超越往年的成绩。但到了今年,已经招到了2614名学生了,可以说六年时间招生数量翻了三十多倍。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觉得首先是教育投入的加大,这两年,区委、区政府都很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学校盖起了新校舍,投入三千余万元采购了一批教学设施、设备,仅汽车修理专业就买了六辆新车供学生用于实训教学。其次是人的问题,我们从全区最好的公办初级中学调了一名非常有能力的校长去抓管理,他去了之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了起色。今年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该校有96.5%的学生达到专科线,其中有76名学生考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区学生获省级、市级奖项117个。这些学生有了一技之长,不仅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还能服务社会。
  本报记者:除了职业教育,这两天通过对基层学校的实地采访,切实感受到了乡村学校的巨变,贵局提出的“乡村教育振兴”的蓝图一点点变得清晰。那么,为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做了哪里努力?
  颜明辉:乡村教育振兴作为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对整个教育扶贫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我们主要从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调整和完善。在不断加大投入量的同时,调整了投入的方向,从2016年开始,我们的教育投向从建教学用房等大型资产转向师资培训、校舍提升、设施设备采购等无形或小型的教育工程上,如,今年区政府拿出2741万元奖励给一线优秀教师,又拿出2000多万元购买社会服务补充教师和教辅人员,今年用于采购教学设施设备的资金达到7100多万元,为全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配备了音乐、体育、美术器材和信息化设备。这些投入正在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解决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相信,在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我们的教育资金花出去了,可能啥都看不见,这才是教育投入的最高境地,就像人从吃饱穿暖,到吃得好、穿得暖,再到花钱去健身、旅游、看话剧一样,是精神层面上的愉悦。
  师资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从2012年开始,我们制定了一整套的督导标准,设立了教育成果奖和教学质量奖,细化对学校、校长、教师的考核,营造人人将争先进位意识融入到思想里、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效果上的浓厚氛围。年终,学校、教师均有一个对应的考核等次和分数,督导考核结果与校长、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校长教师轮岗交流,2018~2019学年度交流(含支教)轮岗教师479人、校长12名,城区到农村学校轮岗交流74人,城区教师参与省“三区”教师专项计划交流25人。目前,在我区教育系统,岗位能上能下(尤其是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教育新常态已经蔚然成风。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