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激活“青马工程”内生动力 安徽大学打造“五个一”链式培养模式
07版:10年青马·高校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4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42期  下一期
合肥工业大学激活“青马工程”内生动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华 发布日期:2018-11-02 10:33:43

  累计授课超过600课时;带领黔东南17位师生走出大山,跨越千里,赴合肥游学;发起爱心公益活动,惠及了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超过3000人次;一次性捐赠出了自己在本科期间获得的两万元奖学金,设立“同泽西部奖学金”。在疲惫困难的时候,他总会想起学校“青马工程”学习到的“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党工作,为人民群众工作”,这是初心和使命,也是责任与担当。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学生金致含是学校第13期斛兵青年学校学员。在“青马工程”的洗礼中,金致含坚定了深入基层、服务百姓的信念,本科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号召,毅然投身西部,成为学校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作为“青马”学员,金致含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将党的关怀带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美丽的祖国西部。
  2008年,合肥工业大学在原团校的基础上成立斛兵青年学校,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10余年来,一批批青年学生骨干在“青马工程”的熔炉里历练成长,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青年群体中落地、生根、发芽。
  学校有效聚合育人资源,按照“分级培养,分层实施”原则,构建“校院班”三级分级分类培养体系,以斛兵青年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修班为核心阵地,以分团校、小班辅导为外延阵地,以各学院理论研习社为自学阵地。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先后制定出台《合肥工业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合肥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分团校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形成了“154”教学规划——确立“一个目标”,即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定“五种路径”,即通过理论学习、素质拓展、交流研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五种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党团业务培训等,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工作水平;实施“四个环节”,即建立“遴选——培养——考核——反馈”于一体的培养体系。
  同时,学校聚焦工科院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够深刻的普遍问题,围绕“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将“青马工程”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贯穿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升“青马工程”育人实效。
  充分运用实践教学手段,丰富“青马工程”育人载体,精心设计实践环节。依托井冈山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使学员在“青马工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坚定理想信念。
  持续强化教学管理,构建“青马工程”信息平台。依托自主开发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系统,打造“青马工程”思想成长项目类课程体系,着力优化学员遴选、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培养环节,形成“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学习成长记录档案,不断提升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
  目前,该校已举办18期斛兵青年学校学生骨干培训班及6期马克思主义者研修班,共培养学生骨干5505名。近三年,各学院分团校及小班辅导累计授课1.0636万学时,实现团学骨干全覆盖。学校先后选派一百余名团学骨干参加团中央、团省委“青马班”学习深造,582名学生参加省网络骨干培训班的系统培训。“青马工程”的持续实施,显著提升了团学干部和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为团学干部参与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网上青马园地

斛兵青年学校实践环节

研究生支教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