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星空
05版:校园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3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3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湛蓝的星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10-29 12:51:34

    程浩东,怀远县第一中学高三(6)班学生。

    程浩东自叙:“没有年少成名的剧本,没有拯救世界的设定,虽然名字里镶嵌着伟人的碎片,但我只是一名平凡的高三学生。和同龄人一样,我的生活充满压力与挫折,因此我以文学作为情感的寄托,但对我而言,文学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其的别样解读,我乐于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想作为分析的基质,探究人性、善恶、美丑……我的习作中少有风花雪月的情调,更多的是对现实的观察与剖析,加以自己的思索,我理想中的文学正如我的笔名一样,冷峻,深邃,哀而不伤,苍凉而不空洞,既有幻想的痕迹,又不离现实的土壤,如同在北地荒原纷纷扬扬的雪花,美丽,圣洁,不留痕迹。”


辅导教师  崔淮伟

作品选登

※  这样的语文老师  ※

  “这里有一篇写老师的征文,你拿去看一看。”
  “嗯,谢谢老师。”我接过材料。
  “这次月考考得不错,继续努力。”
  “嗯,会的。”
  走到办公室门口,转过头,突然想对他说些什么,谢谢?太俗。抱歉?没必要。辛苦了?太突兀。凉风吹在脸上,带着寒意。
  最终,怅然无言。
  忍不住回忆起2016年的秋。
  大人们说:“上高中了,要排除杂念,要收心。”于是,我删了游戏、关了手机,看了看满书架的文学作品和写满半个日记本的小说手稿,摇摇头,放下了手。
  我也算有着文学梦,然而在这所以严厉和竞争闻名的重点高中学校面前,我却步了。在自己幼稚的梦想尚未被击碎之前,选择将它束之高阁,按部就班在这条通往高考的流水线上渐行渐远,或许是个明智之举。
  然而,我遇见了他。
  或许是他穿着黑色风衣走进教室的样子太过潇洒,或许是他那番引经据典的开场白太过张扬,再或许是他吟诵诗词的神情太过陶醉。总之,他成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以至于当下课铃响起时,大家都恋恋不舍目送他离去,也使我相信,这条流水线虽然残酷,但不至于太无趣。
  平心而论,他的课,并没有什么新花样,不过是他讲,我们听。所讲的内容却是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一个若有若无的细节,一处无关紧要的描写,都能引起他的兴趣,并对此深入品读、认真分析,滔滔不绝,死板枯燥的文字因为他的分析而显出活力,我们开玩笑说他是槽点独特的“段子手”,心里却佩服他读书的深度。
  他博闻强记,常常随口在课上吟出诗文,又常常念到一半忽然停住,让我们接,大家或瞪大双眼不知所措,或匆忙翻阅手头的课本,能够回答者却总是寥寥,于是,他便颇为自得地背出下半部分,让我们记下。有时“不耐烦”了,他便露出“轻蔑”的神情,慢悠悠地说:“你们还知道些什么?”我们笑,他也露出笑意,眼神里装满了宠溺,我却总读出些失落。
  我们不满他的嘲笑,也会做些抗争,虽然抗击的方式实在没什么出息:“这首诗我们没学过,凭什么让我们背?”
  “没学过吗?”他撇撇嘴,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真的没学过。”全班齐声回答
  “好吧,那你们现在把它记住,这原是一首非常好的诗……”他皱着眉头,眼神依旧带着怀疑,倒像是在埋怨教材编写者孤陋寡闻。
  他一向是诗与散文情有独钟的,每逢有幸在课文中遇到,都会如获至宝,口才比往日还要好上一倍,若是遇着像郁达夫这样他最喜欢的作家,就更加不可收拾了,自己讲不过瘾,还要我们写赏析,作业本多如牛毛,哪来写赏析的时间?全班抗议,他便“循循善诱”:“你们不要把赏析当作任务,要认真地去体会,当你们用心地品味了这篇文章,你们难道能压制住自己内心的热情?你们难道能压制住表达的渴望?你们难道……所以,你们不得不写。”他下结论式地说出最后一句话,直叫我们又好气又好笑。
  他的这种热情无形中影响了我,我对文学的兴趣本来只局限在小说与史书,对散文与诗歌这样“情感过剩”的文字既无知,也无兴趣,然而在他的引领下,我开始用心品味这些文字,多少个夜,下了晚自习之后,我坐在窗前,手里捧着一卷诗词或散文,读一读,写一写,慢慢的,我读懂那一个个韵律之间的意境,明白那些华丽辞藻背后的心血,更深刻体会那些看似“无病呻吟”的哀叹,背后藏着怎样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更意识到梦想与现实本不相左,残酷也好,流水线也罢,最终还是应遵循自己的心。我将自己曾经收起的文学梦再次拾起,以他为榜样去加倍热爱文字、痴迷文字。
  他依旧在讲台上痴迷他的文字,台下人的心却悄然改变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大家为数学、物理、化学疲于奔命,再无暇顾及语文,作业敷衍,上课睡觉的人多了,认真听他讲课、用心品味文字的人少了。他的课还是和以前一样,他讲,我们听。只是从前滔滔不绝的演说成了孤独的表演,徒留沉闷与尴尬,最后只落得听者无意、讲者无奈。
  他先是拿文化情怀说事,又大讲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全然无效。数次失败后,他板起面孔,开始严格要求我们,作业全要检查,晚自习不准写其他作业……这些是先前从未有过的,怨气滋生,他依然故我,就像曾经固执地让我们记下未曾学过的诗文,写下一篇又一篇赏析一样。
  不记得多少个晚自习,他站在讲台前,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古诗鉴赏的要点、作文的立意,开头,结尾,朗诵辛弃疾、李清照的词,一如既往让我们写赏析,在班里朗读、评价,循环反复。他没有失去往日的风度,但神情中渐渐多了严肃与忧虑。每当偶然偷懒时,对上他的眼神,便不由得打了个激灵,那是一双装满了期待与清高的眼,就是这双眼注视着仍在成长中的我们,催我们奋发,期待着我们的进步。也正是这双眼,冷嘲着社会的浮躁风气,怒视着急功近利的不正学风,为守护人类的优秀文化而不懈努力。
  努力终于见了成效,同学们学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手中多了一本文学书,他的“滔滔不绝”重新有了听众,考试不及格的人少了,占据年级前列的人多了,欣慰的笑意重回他的脸上。
  他就是这样,坚守着他所热爱的文字,并竭力将这份热爱与坚守传递给我们,这是注定孤独的旅途,但我坚信它终将胜利。站在办公室门口,我终究还是没能说出什么,我只愿将这份感激与尊敬永存于心,时时提醒自己,有些东西是值得坚守的。

 

※ 在孤独中辉煌 ※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孤独。”说这话的人,恐怕也是位孤独者,因为只有孤独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孤独,才有资格为孤独代言。
  何为孤独?它不是颓废与无为,也不是傲慢与自恃清高,更不是自闭厌世。它是一个带有神秘与灵气的字眼,配得上这个字眼的人,大多不愿随大流,不愿人云亦云,因为他们只信仰真理,只追求完美与极致,一旦选定目标,就注定要孤身一人走下去,他们或许叛逆,或许特立独行,甚至离经叛道,不可理喻。但他们并不在乎这些,与世俗背道而驰乃至被“肉食者”所鄙,不正是孤独者的最终归宿吗?
  从孤独中绽放光芒的大师,写满了人类文明史,只是人们往往太浮躁,只愿仰慕他们“现时的明艳”罢了。卖不出一幅画而穷困致死的梵高,会料到他死后将成为艺术界的泰斗吗?我想会的,因为他相信艺术的包容性,刚刚呼吸到科学的空气就被教会扼死在黑暗中的哥白尼,伽利略算得到他们的“谬论”将进入后代的教科书,与至高无上的亚里士多德齐名吗?我想会的,因为他们相信自然的严谨性。或许都不会呢?因为孤独者哪管旁人闲言碎语,只求自己问心无愧。这些大师代表了孤独者的精髓:不管世人如何熙熙攘攘,评头论足,纵使全世界与自己为敌,也要默默坚持自己的信念,直至生命的尽头。这是他们特有的骄傲,也是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悲剧。
  感慨先人时,又不禁一声叹息,是孤独的时代逝去了吗?刚刚从黑暗与隔绝的年代逃离的人类,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惧怕孤独,他们无止境地制造着喧嚣,想尽一切手段与外界产生联系;渐渐的,花样翻新的通讯工具发出刺眼的光芒,驱散了孤独修长的影子,然而现代科技为人带来热闹时,也悄然窃走了人们特立独行、保持自我的权利,信息爆炸的滚滚浪潮下,人们不自觉地成为了精神世界的逃荒者,被种种或认同或不认同的“流行文化”所追逐,像貔貅一样毫无选择地大批量吞进信息,自我思考能力几乎跌至谷底。社交媒体上,人们被同样的文章感动,迷信同样的养生术,传播同样的谣言。如同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所谓“永久繁荣”一样,孤独看似在信息社会中销声匿迹,可一股股失去自我意识的盲流所制造的热闹,又有多少真正的快乐呢?喧闹中,一种更大的孤独笼罩在每个人心头,那不是敢为真理献身孤独,也不是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剑”的孤独,那只是灯红酒绿后苦涩的空虚与迷茫,是人类本能发出的最后哀鸣,最后警告,或许只有当精神世界的巨大危机来临之时,我们才会重拾心头的那一份孤独,重新整理行装,踏上追寻真理与自我的未知路途。
  尼采在诗中写道:“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这位孤独到骨子里的天才,至始至终被视为疯子的哲人,带着傲然与淡然,用他震撼西方哲学界的笔触给自己的一生,同时也给天下所有孤独者写下了最好的注释:超乎常人,几乎惊世骇俗的独创性,笑看风云变幻,花开花落的沉着,创新是孤独者的武器,静心是他们的盔甲,有了这些,他们才有对抗世俗,保持本心的资格与勇气,他们终将创造辉煌,构筑他们眼中的新世界,对于他们,即使不能效仿理解,也因尊重、宽容,他们看似古怪的行为,背后藏的可能是一颗火热的心与尚未被理解的天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