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有湖有情怀
04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3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3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有巢有湖有情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10-26 10:36:32

  编者按  亦山亦水亦产城,有巢有湖有情怀。人类从穴居到巢居,有巢氏彰显了大智慧。千百年来,巢湖人因为有巢氏的传说积淀了深邃的文化。
  进入到新时代,巢湖市在合肥市的辐射下,坐拥湖天胜境,智创产业新城。近年来,巢湖市共青团组织基础扎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成绩突出,特色明显,做成了县一级共青团的标杆。团市委出思路、有情怀,凝聚了一大批团员、青年敢为先锋,勇挑重担,开创事业,为广大青年搭平台、做桥梁,带领广大青年致力主责主业,服务发展大局。

权威访谈

巢湖市委副书记许汉生谈共青团工作
将团的工作立体化引向深入

  记者:请您结合自身成长谈对共青团工作的理解。
  许汉生:我觉得共青团组织就是要做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肩负着联系青年群众、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共青团的队伍里,绝大多数都是有理想、有追求、有热情、有奉献的热血青年,团干部因为共同的理想抱负、共同的乐趣走在一起、并肩作战,互相坦诚交流借鉴、相互鼎力鼓励支持,凝聚成了浓浓的团情。
  做为一名大青年,一个曾经的老团干,我真心希望巢湖市广大团员、青年要以“勇担当”的追求、“马上办”的状态、“不凑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肩负起建设“生态绿色的山水名城,创新开放的产业新城”的光荣使命。
  记者:说说近年来巢湖市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形成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许汉生:近年来,巢湖市综合实力提升加快、城乡面貌变化变大、人民群众受益增多,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市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巢湖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优势,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竭诚为广大青年成长、进步开展服务,不断加强各级团组织的自身建设,为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巢湖市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了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愧为党的忠实助手。
  最大的特色是把团的工作从扁平化的开展扩充为立体化的搭建,整合资源,团企合作,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的工作体系,部署“青春助业”、“青春助学”等“六大青春工程”。
  比如“青春助业”这一项就是团市委在2017年巢湖市出台人才新政、发布“人才引进22条”人才强市战略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青年人才工作的。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这块,团市委一直是在努力营造青年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依托巢湖市青年就业创业中心,广泛开展“创客创新”活动,在丰富的实践中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同时,不断完善青年社会组织建设,建立青年志愿者人才库,为青年人才锻炼才能提供平台。
  记者:对于巢湖市共青团工作的成果,最值得您欣慰的是什么?
  许汉生:最觉得欣慰的是全市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感觉实实在在在团的改革中得到了夯实,团员在团内的获得感得到了提升。今年8月6日,共青团巢湖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共青团巢湖市委员会,大会开得非常成功。9月底之前,全市183个村(社区)团组织全部完成集中换届工作。团组织的新鲜血液有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干?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新一届村(社区)团组织书记进行“理论教育+实践拓展”式轮训是必要之举,要把习近平总书记“7·2”重要讲话精神和团十八大精神传达到基层一线,通过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基层共青团组织。
  还有一点是我一直鼓励团市委要做好青年朋友的“红娘”,团市委已经连续举办三届“青年之声·缘来有你”单身青年公益交友联谊会,不断增加青年对团组织的信任感,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职能,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帮助解决单身青年的婚恋交友问题。
  记者:近年来,您分管共青团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人和事。
  许汉生:2016年夏天的防汛抗洪,团市委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巢湖市抗洪救灾青年突击队紧急招募令》的倡议,组织全市各级团组织、各类志愿公益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和生力军的作用,携手并肩,汇聚力量,青春助力抢险救灾,抢险任务突击、应急车辆保障、后勤物资运送、受灾群众安置转移,团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旗闪耀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团市委因此获了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先进组织荣誉称号。清明节时,“鲜花换鞭炮、火纸”文明祭祀活动再传佳绩,入选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这只是巢湖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巢湖市青年志愿服务已渐成常态化,逐步构建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整合和凝聚,以市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为平台,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依托,通过强化骨干培训,建设孵化平台,实施创意项目等措施不断完善组织架构。
  记者:谈谈您对巢湖市共青团工作及团干部的建议及期许。
  许汉生:希望全市各级团组织能够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努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着眼青年实际需要,转变工作方式,在“站高一步,想深一步,看远一步”理念的引领之下,实施“六大青春工程”,建设“青年身边的共青团”,千方百计为青年创业、就业搭建平台,满腔热情为青年营造成长、成才环境,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在加快建设“山水名城 产业新城”的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对话书记

团巢湖市委书记朱慧
让“青”字号在青年中刷屏

  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联合会、青年之家等“青”字号品牌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刷屏。希望工程、蚂蚁助学、圆梦大学、青春扶贫,筹集爱心资金1256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865人、大学生2849人;文明祭祀、暖冬行动、清理“牛皮癣”、“志愿交警”,两次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六个项目获全省优秀;新媒体建设、文化传播、创新创业、青创沙龙,举办320场青年公益招聘会,免费培训创业青年1.3万人次;服务青年民生、帮扶重点群体、保护青少年权益,结对特殊青少年2561人。
  近来,巢湖市共青团不忘初心,紧跟党走,全面推进基层青年事务、青年成长服务、青年公益服务、新媒体凝聚引导四个服务平台建设,共青团和青少年事业取得了新突破。
  今年6月11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巢湖六大工程助青年人才成长》,重点介绍了团市委创新开展的“六大青春工程”(青春引领,青春帮扶,青春就业,青春助学,青春志愿,青春强基)有效整合资源、团企合作,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工作体系,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探索出一条青年工作新思路。
  自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探索出“政府主导,团委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助力”的巢湖模式,创新开展“爱心圆梦大学”扶助特困大学生工作。各单位项目资金和社会筹集爱心资金均放在一个“盘子”里,成立市助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团市委牵头,按照“报名——初审——入户核查——领导组评定——公示——打卡发放”的程序进行阳光操作。为确保扶助基金真正救助到最困难的家庭和最需要救助的大学生,在入户核查中,团市委引入志愿者机制,抽调由基层团干部、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入户核查组,通过志愿者作为第三方介入监督,保证扶助工作公正、公开、公平。六年来,“爱心圆梦大学”助学项目共筹集金额860.1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2902人。
  自2016年起,团市委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提供在校期间的连续资助,开创“助学+就业”帮扶模式。同时,联合省内外11所高校团委创新引入开展“蚂蚁助学计划”,累积资助32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小学生,众筹资金近40万元。此外,创新开展“职场第一课”、“助学+就业”等青春帮扶工程,推荐155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到企业、市直属机关等开展勤工助学。还积极对接爱心企业,为受助青年争取就业岗位。当年,团市委共推荐35名优秀巢湖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优秀毕业生到金融机构就职。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2018年6月创新推出了以“逆风翻盘   青春闪光”为主题的线上公益捐赠平台。通过随手转发、爱心助力等便捷的方式,使更多的公益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助学事业,同时确保线上捐赠基金去向可查,公开,透明。在物质上给予帮助的同时,还培养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这是团市委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连续三年开展“看巢湖之美,为家乡代言”爱心圆梦大学夏令营活动,专门建立受助学生档案,通过致信函、电话回访、新媒体互动等渠道,对他们入学后的情况予以跟踪关注,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公益实践,传承爱心,鼓励他们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就业,为巢湖市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位于巢湖市岗岭社区的青年之家是团市委针对青年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中普遍存在经费来源不足、公信力不够、缺少场地资源等共性困难,逐步形成“1+1”的服务模式,即在原有的青年之家基础上承接公益项目。以“团委牵头,项目承接,组织主导,全程评估”的工作模式,鼓励青年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办公益项目,如爱巢社会工作组织承接了团市委“青·筑梦”微爱课堂公益项目,该项目是巢湖市争创省级青年之家——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采取“团(社区)干部+志愿者+社工”的模式,根据儿童需求为导向,结合社区实际,全方位整合志愿者资源,由专业社会工作组织负责具体实施,并采取“家长评价+社区反馈+综合评估”的模式进行效果评价,微爱课堂于每周六、日上课,除常规的课业辅导、心理咨询和亲情陪护外,还创新开设了“主题课堂”、“榜样课堂”、“移动课堂”、“实践课堂”,共开课130余期,受益青少年5000人次。
  接下来,团市委将坚持按照“走前列,做示范,当标杆“的要求,积极整合资源,共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继续围绕党政中心,发挥好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中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