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秀:藏族学生心中的“应吉续阿妈啦” 夏国良:三度援藏心不悔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3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37期  下一期
张英秀:藏族学生心中的“应吉续阿妈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 发布日期:2018-10-24 13:35:25

  万里援藏路,一生援藏情。看到支教工作在万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开花结果,看到藏族孩子们健康成长,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身已归,心未离,情仍系山南。
                           金寨县第一中学  张英秀

  在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故里、将军摇篮的金寨县有这么一位女教师,她外表娇柔瘦弱,骨子里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火热的激情,犹如那美丽的格桑花,曾顽强地绽放在雪域高原上,她就是金寨县第一中学教师张英秀。
  2016年8月,省教育厅在全省16个市招募45名骨干教师进藏支教。金寨县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英秀主动请缨,通过了省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的体检和考核,在女儿正值初三毕业之际,远赴万里之遥的雪域高原,对口支教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担任高二年级汉语文备课组组长和两个班汉语文教育教学,同时兼任省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简报编辑。
  西藏是一个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归故乡的地方,海拔高,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气候恶劣。援藏教师们普遍出现了头疼、血压不稳、心跳过快等症状。张英秀也不例外,她高原反应强烈,经常头疼胸闷、口干舌燥、吃不饱、睡不好,几乎每天都要靠吃药应对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2016年12月中旬,张英秀毫无征兆地感冒了,起初头疼,接着嗓子干痒,咳嗽不止。感冒药、消炎药、止咳药一顿要喝下五六种,连续喝了十几天,效果甚微。她依旧带病坚持上课,有时没讲两句嗓子发痒干咳不止,加上缺氧,说话很吃力,学生过意不去,叫她歇歇不要讲了,可是张英秀还是继续上课,并且一天最多要上七节课,但她没有任何怨言,乐观地说“累并快乐着”。
  教育援藏人才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内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进西藏,使当地的教师和藏族学生能够共享内地教学改革成果。张英秀把先学后教“三环五步”教学法带进该校,改变了当地学生课前不爱预习、课上不爱张嘴、课下不及时复习的习惯。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藏族学生的文学素养欠缺,每节课前,她都要准备一些古诗词和优美的文学作品,朗诵给藏族学生听。很快,学生们爱上了朗诵,爱上了那些中华文化的精粹。
  同时,张英秀还参与我省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简报编辑工作,并积极主动投稿。援藏一年,她投稿五十多篇教学随笔和生活随感。尽量宣传团队好人好事,如任劳任怨默默为团队付出的勤务兵式的领导丹阳,总能急援友之所急的老大哥李大勇。还有在教学上起引领示范作用的如汉语文组的曹国彬、王亚、苏小图等。她的教育随笔《用爱的雨露滋润美丽的格桑花》于2017年教师节在人民网教育专刊登出。
  张英秀亦师亦母,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真心、耐心和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她特别关爱学困生和家庭经济特困生,她大量的业余时间都是和学生们在一起,陪伴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见证他们的快乐和困惑,成为藏族学生心中的“应吉续阿妈啦”(最美妈妈)。还自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班上有个女生叫次仁央吉,她品学兼优、活泼乐观。有一次,张英秀在批阅她的作文时发现,这个表面乐观开朗的学生内心是孤独与苦楚的。原来,央吉10岁时父亲意外亡故,母亲艰难地拉扯着他们兄妹四人长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只上一年大学的哥哥只好辍学打工。她在作文里写道,自己很纠结,一方面想发奋读书改变家庭命运,另一方面看到母亲日夜操劳又想辍学减轻家里负担。张英秀很是同情她,经常找她谈心,要她放下思想包袱,好好读书才能彻底改变命运,还经常在经济上资助她。在援藏的一年中,她赢得了学生们和同事们的尊敬和信任,被评为“优秀援藏教师”。
  心存大爱,必舍小爱。把大爱奉献给了雪域高原,必然影响张英秀对自己家人的照料和关心。让她深感愧疚和遗憾的是在公公重病弥留之际未能在床前端汤侍药,辞世时也未能赶回老家扶柩送丧。最让她放心不下的还是懂事而又黏人的女儿,这个平时在家大事小事总要喊着妈妈的女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在援藏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时候,女儿不失时机地鼓励妈妈:“那多好呀,可以去布达拉宫看看呀,我们小学课本上介绍布达拉宫非常美。”在送别的时候,看着缓缓离开的汽车和车窗内泪雨滂沱的妈妈,最爱美的女儿顶着烈日伫立了好久好久,确认妈妈再也看不到自己的时候,禁不住失声痛哭。在每次电话问女儿的情况时,女儿总说,过得很好,不想妈妈,只为让妈妈在外面安心、放心。
  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结束了,学生们舍不得张老师走,他们多么希望张老师能留下来继续陪伴他们一起走过高三。“今天在课堂上,同学问您是否回去,您说要回去时,我们眼里都溢满泪水。我们真不想和您分离,您是我们的‘蔡老师’,是最可爱的人”、“老师,您的出现让我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我多么希望您能留下来”……读着学生们的信,张英秀泪流满面,她也舍不得这些淳朴好学的学生。
  身已归,心未离,情仍系山南。张英秀虽然回到内地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关注着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关心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经常用电话或微信和那里的同事们沟通、交流,关注着学生们的高考成绩。当她得知央吉早拿到了西藏藏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在为家里凑不齐五六千元的学费而发愁时,立马就帮央吉筹齐了学费。央吉的难题解决了,张英秀也释然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