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龙:脚踏实地寻梦皮山 余兆阳:山南成为我最深的惦念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3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3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余兆阳:山南成为我最深的惦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 发布日期:2018-10-24 13:27:33

  第一眼看到省里关于援藏的文件时,我就感到热血沸腾,作为教师,能够在祖国最艰苦的西部高原上去发挥自己的特长是对自我的挑战,也是个人能为国家做的最大的贡献。一年援藏的经历,有甜蜜也有苦涩,却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霍山中学  余兆阳

  临进藏前的前几天,按照省教育厅开给的清单买好了应急药品和御寒服装,一切准备就绪。但不幸却发生了,岳父在工作时因事故突然离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还是妻子先开的口,让我按上级安排的日程马上出发,刚埋葬了岳父,就随队友奔赴西藏自治区。
  一路顺利到达,刚出机场便被西藏独特的景象所震撼,太阳仿佛就在不远处,阳光异常强烈刺目,天空非常纯净湛蓝,白云好像站在楼顶就能摘到。没走出多远,就突然眼冒金星、恶心头晕,赶快扶着栏杆大口喘气。接下来三天头痛、失眠都在预料之中,体会到了什么叫“睡没睡着不知道,吃没吃饱不知道”,真的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
  静卧休养三天后,开始了期盼已久的工作,第一个任务就是竞选班主任。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的部署,要开设三个”安徽包班“进行试点,就是从班主任到所有授课教师除藏文课外全部从援藏教师中选拔担任,经过积极争取,我很荣幸地被任命为首届“安徽包班”的班主任,要在陌生的西藏陪伴50名藏族孩子一年,负责他们的学习、生活、安全和成长。我知道这是一个陌生的战场,将要面对许多未知的困难,但心中还是充满了期待、毫无畏惧。
  藏族学生从小就学习汉语,平时正常的交流没有问题,但我所在的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牧区,家长很少有能讲汉语,报到时只能靠孩子翻译,这给我后来的班级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初接触藏族学生,发现他们淳朴、善良、思想简单,课堂上充满热情,时时与教师互动,与内地学生有很大不同,我很激动,心想这样的工作还是充满愉快的,可很快意想不到的困难便接踵而至。首先是工作量,本以为初来高原只会给很轻的工作,但任务单一下来就吓一跳:班主任加三个班的教学;兼任物理备课组组长,每周至少召开三节课的研讨;参加每四周一次的政教处值班,每次七天,负责维持学生三餐纪律、中午和晚上的寝室查房,有时半夜还会安排突击检查学生玩手机的情况。
  该校学生三千多人,与我所在的霍山中学规模相当,是西藏八所自治区重点中学之一,排名靠后,面向全藏招生,本地学生极少,大多是来自偏远的农牧区,有不少学生回家单程就需要四五天,所以像中秋节这样的假日,也有不少学生住在学校里。记得中秋节的那天,班上有十几位家处偏远的学生不能回家只能留校过节,我和查舒坦把学校发的慰问品带到班里,和藏族学生们一起载歌载舞,过了一个欢快温馨的中秋节。
  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三千多学生只有周日白天可以外出,其余时间全部呆在学校里。学生在知识方面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被动,一些重点知识可能都没法去讲,发的同步作业对他们来说难度偏大,援藏队通过讨论分析后,决定将内地的“校本作业”模式引入,由学科备课组自行编题成集,由于直接面向自己的学生,这一做法很成功,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了。
  在一年的援藏过程里,我还是遇到一个难处,就是没有车。班上50名学生全部住校,经常会遇到半夜宿舍管理员打电话给我,说班上学生突发疾病,校卫生室不能处理,家人离校很远,只能让我来送去医院。驻地和学校都在郊区,离市里医院很远,病情严重的就只能等着打车,有时病情还行的话,就骑个电动车去医院,但这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和责任问题。因为该校就建在山脚的平地上,是一个风口,夜里风特别大,有一次,我在路上突然遭遇一阵横风,直接把我吹倒,因为此前没遇到过这样大的风,慌乱中手撑地时小拇指被折断了,援友徐周赶紧带我去医院处理,可能是医疗水平有限吧,承受了几周的痛苦之后,拆开夹板发现竟没有接好,现在小拇指已经无法再伸直了,成了留给我“永恒的记忆”。
  一年的援藏工作让我真切体会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不同民族的迥异。高原人民吃苦耐劳、克服恶劣自然环境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记得2月底第二次进藏时,那时西藏是最冷的季节,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我虽然已经在那生活了半年,有了一定的防高原反应经验,但去了之后仍然因头痛欲裂躺了三天,夜里头痛到只能用牙签扎头皮缓解疼痛,相比之下,因寒冷、干燥造成的长期嘴唇开裂、鼻腔血丝、皮肤干脱都是小儿科了。
  经历了这一切,我觉得这一年对人生来说非常值得,我看到了最美的蓝天白云,接触了最淳朴善良的藏族同胞。离藏时,学生献上洁白的哈达、流下了不舍的眼泪,是藏族学生们对我的认可。我所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罪已变成了一种力量,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可以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面对任何的困难,接受任何的挑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