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迎江区以评价改革带动教育转型,用绿色指标引领全面发展,直接推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行为发生一系列转变——
“一年级时,我们班学生人手一份小小的《阅读存折》,只要阅读时间满了60分钟,就可以兑现一颗阅读奖章……到现在已经第六学期了,存折换了一本又一本,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是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二小学语文教师丁海娜在《“阅读银行”开启阅读评价新模式》中对自己在小学低年级兴趣阅读评价探索的案例描述。
日前,包括这一评价案例在内的《迎江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案例选集——春江潮声》编纂完毕并印发,共有28篇教育评价改革案例入选其中。
与此同时,由“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组织委员会举办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也于近日揭晓,迎江区报送的两篇论文入选优秀论文,成为安庆市入选优秀征文最多的县(区);在不久前出版的《春山可望——安庆市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集(2013~2018)》中,迎江区同样以六篇教育评价改革案例入选。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迎江区参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第四年,近期,这些评价改革案例的集中推介显得格外有意义”。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施爱国告诉本报记者,四年来,迎江区以评价改革带动教育转型,用绿色指标引领全面发展,评价改革的五个维度和20个关键指标,直接推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行为发生一系列转变,教育评价改革已悄然从“盆景”转为“风景”。
以五个维度之一的“身心发展水平”为例。早在2007年就设立心理辅导站的该区健康路小学在评价改革实验开展后,不失时机地开通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和微信平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量表分析,分析的结果直接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在科学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的基础上,解决了不少成长中的烦恼。
“我们为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建立了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普测、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对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会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努力让他们拥有阳光、积极、自信的心态”。健康路小学校长李娜表示,如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该校健康教育特色的重要部分。
区域性的的心理健康大数据评价体系随着2016年迎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成立而随之建立。2018年,该中心开通了安庆市首个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自助服务系统,该系统集测试与评价功能于一身,可以通过测试现场生成心理健康数据报告,全区的未成年学生都有机会进行体验。
更多的改变还是在教育管理和教研教学方面。随着教育评价改革在迎江区的深入推进,“满堂灌”的填鸭式课堂教学、重分数不重过程的传统育人观、教学观得到根本性扭转。本报记者在迎江区教研室了解到,在该区“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全面铺开的几年里,课堂更加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生成,更加注重对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多元化的学业检测更是替代了传统的书面检测,并由学校点上的创新尝试,成为区域性的考评常态。
多所小学的期末检测逐渐成为孩子们乐于参与的“闯关游戏”。在该区华中路第三小学,二年级的语文面试就是“我是识字小能手”、“我是古诗大王”、“我是小小播音员”三个“升级游戏”;健康路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测试推出“数字王国”、“图形城堡”、“生活乐园”等闯关项目,学生们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摆一摆等方式跟教师直接交流,每闯过一关就能得到一颗星星。
这样的变化让整个迎江区的教育生态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无论在城区小学还是在边远村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成效均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该区长风中心小学2016年新进教师文雪曼尽管从教时间不到两年,但已经将评价改革理念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融合得恰到好处。
虽然在边远的农村学校教书,但她每周都会根据作业完成、课堂表现、两操、文明礼貌、小组合作等11个方面为每名学生填写个人评价表,每个月还会在周评的基础上进行月评,评出当月的“德育之星”、“劳动之星”、“卫生之星”等,公布在班级“争章夺星”展板上。
“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这样的模式是农村学生们最感兴趣、最易接受,也最能触动心灵”。文雪曼认为,多给学生一些肯定的评价,多给学生一些出彩的机会,不仅能够让乡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勇于表达,实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还能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发挥每个人在班级中的价值,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评价改革还直接或间接推动迎江区的一些学校创新打造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改革品牌亮点:绿地实验学校的“开心农场”,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收获、销售,数据化的评价催生了“闭环效应”;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依托数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园五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华中路第三小学推出“职业体验”,让学生们体验环卫工人、教师、服务员、记者、医生等各行各业,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到了很多校园和课本之外的知识,体验到大人世界的精彩”。华中路第三小学家长钱敏的孩子一度参加了陶艺师的职业体验,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陶罐。在钱敏看来,这是对教育评价五个维度之一“兴趣特长”的生动体现,对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非常有好处。
在不断深化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过程中,迎江区以“国内先进,全省领先,四个一马当先”为方向引领,不断打造“一校一品”的点上“盆景”和“连点成片”,并连续12年进行艺体学科教学质量抽测,连续10年对学校年度办学“2+X”评估进行持续升级,并在全市率先开展初中学科“量化管理式”评估,率先推出深层次的学业测试试卷分析报告,直面评价改革的核心内涵。
“立足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我区持续掀起教育综合改革的热潮,在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文明创建结构性改革、教师随班办学改革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好的‘鲶鱼效应’”。具体负责评价改革实验的迎江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江兴玲介绍说,如今迎江区的教师人人都有改革意识、人人都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改革已成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的“主旋律”和“新引擎”。
相关链接
安庆市是全国30个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之一,迎江区是其中的试点区。
自2014年初全面启动改革实验以来,迎江区坚持“顶层设计,制度创新,活动引领”三个原则,立足“评价,课程,课堂”三个维度,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引发并推动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行为的一系列转变,呈现出“一校一亮点”的良好改革局面,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评价改革实验路径。其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专题研讨会上代表我省进行了交流,改革案例入选“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征文优秀成果,先后得到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安庆市委书记魏晓明的高度评价,同时被本报作为“教育改革江淮行”采访首站并推出四个版的专题报道在全省作经验推介。
该区还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试点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围绕绿色评价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基于绿色评价理念的“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改革成效被国家级刊物和全省校长论坛大力推介;“走班自选式”校本课程和区域性校外综合课程全面铺开,在全区基本形成“校校有课程,班班有课程,人人有课程”的良好局面。

举办“1+X”自主申报型运动会

以“闯关游戏”替代传统笔试

学生自编自评“循环日记”

为学生建立数字化成长评价系统

“开心农场”蔬菜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