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看山南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3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3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改革先锋看山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方芳 姚勇等 发布日期:2018-10-15 13:45:45

方芳  姚勇
参与学校  肥西山南学区中心学校

    1978年,适逢百年大旱,地裂心焦,肥西山南率先分“保命田”, 山南公社小井庄生产队,率先在全国实行包产到户,获前所未有之丰收,成为改革第一村。山南之风,吹遍肥西,吹向江淮两岸,与全省其他地方的“大包干”热流相汇合,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2018年9月底,本报与共青团肥西县委、山南镇镇政府联合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看我山南72变”主题学生活动走进山南,本报山南学区中心校的学生记者们,通过走进小井庄纪念馆,参观鑫文新型建材厂,举办主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一探藏在时光深处的最美家乡!

做改革先行者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安徽不仅是起步最早的省份,肥西县山南公社小井庄生产队,创造的农业“包产到户”,分配直接了当,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是改革的先行者。
  小井庄里有着哪些故事?如今的小井庄又是什么模样?怀揣着一颗颗好奇心,学生记者们来到了活动第一站。一下车,李运生就被眼前那高大壮观的牌楼建筑所吸引。“看,那上面的鲜红大字。”一眼望去,牌楼中间雕刻着三个大字 “小井庄”。小井庄纪念馆门口边,悬挂着许多金灿灿的荣誉奖牌、张贴着各种奖状,学生记者杨敏佳说,“我觉得,这里的每一块奖牌,每一张奖状,都见证了小井庄的发展历史。”
  “大家看这组照片,这是包产到户前,小井庄农民的生活场景……”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小记者们了解了小井庄包产到户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成果。那时大旱,农民的日子过得艰难,孩子多的人家,还得靠野菜度日,有些没粮吃的农民,提前割下还没长熟的麦子……不能再坐等了,必须要改革,要行动起来!就这样,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时任山南区委书记汤茂林的提议下,山南区的改革开始了……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农民们都获得了大丰收。

做环境的保护者

  随后,学生记者们来到万里同志会谈旧址,看到了万里同志与农民座谈会铜像,铜像的背后是一间在当时看来很不起眼的茅草屋。以前,小井庄一家老小,挤在低矮潮湿的破茅草屋里,“我还看到了斗、鼓风箱、火球、织布机、犁、水车、蓑衣等老物件,这些都是勤劳的人民留下来的,这让我对小井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孙玉婷说道。
  之后,孙玉婷和其他学生记者一起,来到鑫文建材厂,她不禁又感叹道,“这里好干净,能闻到淡淡花香,还有泥土的味道,和我印象中的工厂不一样。”管理员熊叔叔笑着说,以前条件有限,工厂的废水,都往小溪里排放,现在安装了过滤器,将废水循环利用,变成纯净水。“是呀,我们要做环境的保护者,这真是节约又环保!”刘梦瑶不禁赞叹道。
  这个工厂生产建筑楼房和修路需要用的材料混凝土。学生记者们在参观聆听中了解到,原来,混凝土是由石子、沙、水泥和水等混合一起制作而成的。这里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头,有些石头刚运进来的时候,上面有很多泥土,需要用一种新型的机器,将泥土冲洗干净,不然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熊叔叔继续介绍道,“制作混凝土的不是工人,而是机器。以前人工做一天的混凝土,现在的机器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杨瑾华心想,效率真高,太酷了,山南的变化可真大呀!

做时代的接班者

  老百姓的生活无非衣食住行,小井庄人的衣食住行,在岁月的洗礼中日臻美好,在勤劳踏实中愈加优越。
  包产到户前,小井庄人穿衣难逃农村“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境况,如今的他们,个个衣着时尚,光鲜亮丽。“民以食为天”,小井庄人敢为人先的背后,是当年吃不饱肚子的困境在激励。如今的他们,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从前的小井庄人一家老小挤在低矮潮湿的破茅草屋里,如今的他们,家家户户宽敞明亮,漂亮的小洋楼成为小井庄最亮丽的风景。过去的小井庄都是泥巴路,出行全靠腿,下雨易摔跤。而今的小井庄条条大路平坦宽阔,公交通到家门口,家家开上小汽车。
  活动过程中,学生记者们仔细观看,认真聆听,不时地做着记录。参观结束后,学生记者们的主场来啦!“请问鑫文新型建材厂的董叔叔,您到这里创业多少年啦?”“请问赵叔叔,山南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山南的变化为什么会这么快呢?”……在座谈会上,在这一问一答间,学生记者们有了更多收获。杨瑾华说,通过参加活动,她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孙玉婷也表示,看到家乡的变化,她明白了祖国的建设,离不开那些智慧勤劳的人们。“我们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更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做时代的接班者,长大以后争取成为有用之材。”

学生记者聆听讲解

学生记者走进鑫文建材厂

学生记者参观茅草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