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乡有“青”风
05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2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23期  下一期
儒乡有“青”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9-19 09:56:56

特色工作

服务返乡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临时团支部的“暑假故事”

□本报记者  张  华
  “去年我是宣传委员,今年竞选上了临时团支部书记”。黄山学院学生魏敏敏激动地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两年报名参加全椒县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临时团支部里,大家相互学习、认真工作、快乐成长。
  据了解,团全椒县委连续10年面向返乡大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完善、影响力逐年扩大。2017年大学生报名人数突破110人。今年由于活动时间的限制,报名人数略有减少,但也达到了92人。该活动已成为团县委服务青年的一块响当当的品牌,每年暑假尚未到来,便有家长电话咨询报名事项,每年都会出现报名人数远大于岗位需求的情况。
  朱以恒今年担任临时团支部宣传委员,作为志愿者,他表达了自己的幸运。在这一个月的期间,开展过襄河景观带环境整治、大学生志愿献血、急救知识讲座、预防艾滋与结核病公益讲座、进社区为老人普及消防安全与防盗防诈骗知识。朱以恒说,群众们对志愿者大都是欢迎的,当然也会遇到不理解,无论如何志愿服务的过程都是让人十分开心的。
  “在这一个月里,每一天都感觉很充实。”江婷婷是本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唯一一名研究生,担任临时班委中的组长。
  实践的第一天,江婷婷便被分到机关单位上班。因为所学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完成工作,更多时间是在整理档案,从事一些小的琐碎的办公室事务,但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小事”,考验的是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整整两个星期时间,她一个人在档案室把一千三百多个档案盒编号并且录入电脑。起初刚看到这些落了厚厚一层灰尘的档案,内心是拒绝的。每一个档案盒的正面和侧面都必须注明项目名称,有些已经写过的也得把盒子里的施工图拿出来核验,以防出错。再就是编号,起初每整理完100个档案盒就开始用电脑录入。有一次,在录入的时候,发现序号被编错位了,不得不赶紧返工。此后,她便每给20个左右的盒子编完号,就及时检查一遍。用这样的方法,一直到编完最后一个档案盒再也没出过错。两个星期过后,杂乱的档案变得整齐有序。看着地上一摞摞小山一样的废旧档案盒,那一刻,真的好有成就感。

江婷婷在给群众做志愿服务

魏敏敏讲述自己的暑期志愿服务经历   □本报记者  傅  军/摄

 

志愿服务

“点滴有爱”在你身边

□本报记者  徐  徐
  “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吗”、“我来帮您取化验单吧”、“B超室在这边,请跟我走”……每天,在全椒县人民医院的问诊高峰时段,患者们总能听到这些温暖的话语,他们是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并有一句共同的服务口号“点滴有爱”。
  “点滴有爱”志愿者服务队是县人民医院前助产师叶转桃组织创立的,成员包括医院里的护士、医生,以及社会上的爱心人士。
  虽然成立只有四个多月的时间,但志愿者们却为前来就诊的患者们提供了上千次的志愿服务,为患者们解疑答惑、提供帮助,成了县人民医院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每次开展完志愿服务后,叶转桃都会及时地将活动图片和文字转发朋友圈和县人民医院的单位群里,一则传播正能量,二则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
  效果很好,“有同事家的孩子,寒暑假都主动来参与我们的志愿服务,有的同事甚至牺牲一周难得的休息日来给患者做志愿服务”。这些都让叶转桃感到十分的宽慰。
  更让她感动的是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进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个尿毒症患者,每周需透析要三次,但她每周都会过来当志愿者,满脸笑容地为其他患者服务,让人很难想到她是一个大病患者”。
  在叶转桃的带动下,“点滴有爱”的志愿者目前有三十多人,他们每周至少来医院一次,为病患者提供诸如引导、取体检报告等服务。
  “仪器是冷冰冰的,不会说话,很多农村的老年患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操作,常常急得满头大汗,我们帮他们拿,一下解决了他们的难题”。叶转桃觉得作为志愿者,在开展服务时最重要的便是把心放平、把心放柔。“给患者一个友善的眼神,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搀扶、一句贴心的关怀,这些都是对患者最好的帮助和宽慰,志愿者们也因此觉得无比的满足和骄傲”。

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  □本报记者  傅  军/摄

叶转桃在展示“点滴有爱”志愿者服务画册
                         □本报记者  傅  军/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