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背上书包,装上满满的祝福。
我们背上书包,开始幸福的学习之旅。
我们背上书包,开启新的梦想!
我们背上书包,背起的不仅仅是书本,背起的更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新的学期承载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作为刚踏入校园的小学生,他们肩上背着的书包和书包里的文具,正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新颖。在马鞍山市四村小学深业分校校长卢彦看来,这书包里装载的不仅有知识,更有学生们成长的足迹,有同伴间的包容互助……它帮助同学们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据此,学校利用开学前第一周的时间,整合一年级课程资源,举行一年级“书包”节开幕式暨开学典礼,通过安全课、队列训练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自理能力比赛等活动,翻开这“新书”的第一页。在同学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看来,每一个时期的书包,都是有故事的、有秘密的,这些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走好人生第一步
据四村小学深业分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赵雪介绍,“书包”节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家长的参与度也很高。今年的活动节为时一周,设有开学第一课“安全”讲座,参观校园、认识班级,队列训练,绘本推荐,“拍皮球”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特色课程。
“我相信,这样的活动能增加老师和新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对学生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我们会坚持办下去,争取每年都加入一些新的创意。”赵老师回忆道,之前有一位小学生不愿意上学,非要妈妈陪在身边。一位老师想了个办法,为他讲读绘本《第一天上学记》,通过两周左右时间,将这位学生的情绪调整了过来,很好地融入了校园集体生活。
“我觉得一年级新生需要这样的仪式感,这是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背上书包,走进知识殿堂。”张俊是一(1)班新生张宸业的爸爸,他觉得这样的特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上小学前,我家孩子爱睡懒觉,起床时喜欢拖延。这几天的表现明显不一样,有了守时观念,没等家里人叫醒,他自己会早早起床,等着去学校。”回想起自己当年的入学情形,这位80后爸爸摇摇头说,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接受的教育越来越优质。”
书包曾是奢侈品
“我读书的时候,书包就像是奢侈品,家里条件差,根本买不起。那时别说是书包,有地方供我们读书就不错了。”据一(3)班舒锦萱的爷爷舒贤忠回忆,在他的孩提时代,没有条件上幼儿园。上小学的时候,桌子是用砖头加泥巴糊的,凳子都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没有书包,书和笔都用手拿着。
后来,他的家人用一块布,做了一个简单的布袋子,“那都不能称作是书包,就在布上铰铰缝上几针,能装书就行了。”到现在,舒爷爷还清晰地记得,学习小学语文拼音时的情景。“每天早上,同学们聚在教室外做早操,然后就会听到广播重复播放着a,o,e,i,u……”
一(4)班谢家琪的奶奶李让群也回忆道,家里兄妹六人,“我哥哥有一个书包,用了很多年。我是家里老二,又是女孩子,能进入学校读书,就已经觉得很幸福了,没有新书包和新笔盒,都算不了什么。现在的孩子赶上了好时代啊!不仅学习条件好,还能参加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李奶奶说,她读书时也参加过活动,“准确地说是劳动,比如打羊草,摘棉花,割麦子等等,不过我们倒也乐在其中。”
点煤油灯照明
“我也听母亲说过,那时候晚上不让看书,被发现了是要被骂的,因为看书得点煤油灯照明,这也算奢侈品,是要花钱的。”秦晶晶是一(2)班高瑾萱的妈妈,她感叹自己父母求学的艰辛,庆幸自己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更高兴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在聊到“书包”节中的特色课程时,这位妈妈秉支持态度。她说,平时在家里,自己也会引导女儿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整理书包,自觉完成作业等。
新生的心声
一(1)班 陈溥东:我有三个书包,最新的这个最大,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妈妈在两个月前买来送给我的。在这里,我交到了新朋友。
一(3)班 舒锦萱:我有多少个书包啊,数不清呢!现在书包里的东西更多了,还多了文具盒。我很喜欢“书包”节,我还参加了一些比赛,获奖了呢!
一(5)班 黄俊晞:我写字有些慢,(受访时,同学们依次在小J姐姐的采访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当小J提出代写时,黄俊晞拒绝了。)不要,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家长赠书包给孩子

背上书包,走进知识殿堂

开学第一课:安全讲座

书包节特色课程之队列训练

认识书包里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