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说
杨逸舟,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三(2)班毕业生, 2018年高考被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录取。在之前曾获第三十三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国家银奖,以及北京大学博雅计划一本线降分资格。
□口述 杨逸舟
整理 陈仓筛 本报记者 徐 徐
在我看来,所谓“学霸”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同一种方法应用于不同的人效果不尽相同。在这里,我将我高中期间学习及备考的一些心得说一下。
高一高二:所有高考科目都应认真做笔记
我觉得这部分主要有两大要素——课堂和笔记。课堂方面,我自认无甚新奇的见解,不过认真听课并非适用于上课的所有时间(我也有不认真听讲的时候),当老师所讲的这部分内容你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你大可以拿出自己的练习题去做(仅针对老师管理不严的情形)。
笔记是高中三年贯穿学习与备考的重要内容。我的建议是:所有高考科目都应该认真做笔记。笔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课堂上记老师所讲的内容,在平常看到有用的东西都可以记下来。语文笔记应当与高考接轨,我推荐从高一就开始积累重要疑难的成语、优秀的作文或文学作品片段和名人名言,记录下来之后时常翻看巩固,那么高考相关的题目你就会得心应手。数学笔记我仅推荐记录疑难问题,如果不分主次地把所有问题都记录下来,复习时就会因抓不住要点而一头雾水。英语笔记我认为依照个人喜好记录便可,因为所有的知识点会在复习资料上详尽地给出,掌握好这些便足以应对高考。理科综合的三个科目是最需要记笔记的,尤其是化学与生物,最好从高一就开始认真地抄课本,因为高考理科综合95%的内容完全出自课本,最多形式上稍作变动,所以抄课本绝对是广种博收的最佳选择。
有的同学会问,这么浩大的笔记量,高中三年如何坚持下来呢?我的答案是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对数学的兴趣,我小时候才义无反顾地投入数学的海洋,最后走上竞赛的道路;也正是因为对于探究新知的兴趣,我把记笔记作为了一种习惯并坚持了三年,那一摞厚厚的笔记本带给我的回报也是不言自明的。
高三复习:攻克弱项,跟住老师步伐
高三一学年都将以复习备战高考为主要内容。在这段期间,“雨露均沾”式的复习并没有很大的成效,更明智的选择是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更大强度的攻克。就我个人而言,因为高三上学期准备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耽误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使得我刚刚回到高考复习轨道上时,我的大多数同学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的理科综合。所以,针对我当时的弱项理科综合,我买了大量的习题,尽可能减少数学的做题时间(因为相对而言我的数学是强项)去把理科综合的题目完成,再把分科的课本内容过完一遍之后,每晚至少做一套半的理科综合试卷。这样的练习确实卓有成效,之后学校的理科综合练习考试我可以一直稳定在270分以上,由于理科综合模拟题的难度很多大于高考试题,这就为我在高考中理科综合取得高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复习的进度最好紧跟老师的步伐。很多同学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但是我想说,除非你的个人能力很强,否则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复习的时候,你无法同时顾及老师所讲的内容和自己复习的内容。要知道,你的老师通常是最明白哪些知识点最重要最容易遗漏的人,你放弃一次课堂的进度,就等于放弃一次宝贵的向老师讨教的机会。
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合理的作息安排。很多同学在高三复习的这段日子里,天天挑灯夜战到深夜两三点钟,这样,你确实可以多做一张卷子、多看几个知识点,然而结果呢?睡眠时间的缺乏会使你白天上课时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学习效率极低,所以,不合理的熬夜完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高三复习任务紧,要做的题目多是正常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不能一股脑把任务全部堆到一天去完成,这样既不能完美完成任务,又会挫伤自身的积极性,因为你很可能做不完。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不要过多借鉴他人的作息安排,别人一晚上做一套半卷子,你也许只能做一套卷子,因为你做一道题和他做一道题的时间不可能一样,这决定了完成相同的任务所需的时间不可能一样,所以你的学习时长及学习任务的制定一定要从自己的做题速度出发,因人而异,不能迷信所谓“学霸”的作息。
总之,成为“学霸”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对兴趣的坚持不放弃,更要因人而异。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