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福渡中心学校
无为福渡中心学校紧邻无为高铁站,交通便利,下辖3所初中,2所完小,8个小学教学点。在校学生2636人,在职教师268人,其中本科学历112人,大专学历94人,中师学历62人。
学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并常抓不懈,每学期都会围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进行师德师风学习大讨论,切实做到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一, 要求各校制定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实实施方案。方案要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重点;要以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引导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教师。
二,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以学校为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集中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三, 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会。以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等为单位,开展一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专题研讨会,谈认识,谈体会,谈经验,谈理想,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四, 举办一场师德报告会。以学校为单位,结合学校实际和身边人身边事,讲深讲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讲深讲透教师为人师表的神圣使命,增强党员干部和教师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 撰写自身剖析材料。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对照好老师的标准,开展自我剖析,重点是查问题,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
六, 签订师德承诺书。教职员工都要与学校签订一份师德承诺书,并公示,自觉接受监督。
七, 扎实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坚决杜绝学校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同时和有关部门联手,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课外有偿补课,一旦查实,严究责任。
胡万勤:把爱心和耐心献给孩子

作为福渡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胡万勤一直秉持着“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信念,在对待学生上,他不以成绩好坏定优劣,以爱心和耐心去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有一年开学,胡万勤冒雨到一名不来报名的学生家里,当得知该生因交不起学费,爷爷决定不让她上学时(当时还未施行免费义务教育),胡万勤着急不已,通过反复做对方的思想工作,并表示会替他向学校担保,可以让孩子先上学,学费以后再交。最终,老人被打动了,同意让孙女去上学。
胡万勤班上有一个叫温冉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而且还是一个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也不知道如何去辅导她,胡万勤便经常利用课下时间,在办公室耐心辅导该生,往往一种类型的题目,他要出十几道,好让她在不断练习中搞懂,结果该生的数学成绩渐渐地便上来了。
在金桥小学支教期间,胡万勤反复教学生们如何写好一篇好的作文,他不厌其烦地帮学生修改作文,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写作,也收获了耐心。
“我也是吃青菜萝卜长大的农村孩子,因此更应关爱农村的留守儿童,每到看到他们在成长,我的内心便会无比的充实。”胡万勤说。
周昌来:痴心一片终不悔

周昌来是福渡中心校沙湾教学点的一名教师,在他看来,热爱学生是当好一名教师的前提条件,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016年,周昌来所带的班级有一个周姓同学,其父母都在外务工,而他自从就患有“小儿多动症”,在课堂上非常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大笑,还常常跑到讲台上,把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擦掉,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面对这个孩子,周昌来没有严厉批评他,更没有鄙视他,而是和风细雨地反复纠正他的行为,让他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又是不该做的。
为了提高该生的成绩,周昌来还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免费给他补缺补差,课堂上也给他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并及时进行善意的表扬,增强他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在周昌来的耐心关心下,该生好动的习惯有了很大改观,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基层教学点的负责人,周昌来一边要教学,一边还要处理学校的各种琐事,他以身作则,带头履行师德师风,痴心于教学,多次被评为无为县优秀教师,福渡镇师德标兵。
倪大勇: 一心扑在教学上

倪大勇是福渡中心校临江教学点的一名教师,从教近40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为提高学生成绩,他刻苦钻研课标、教材,掌握技巧,因材施教,不厌其烦地辅导学生。1995年,倪大勇患上了坐骨神经痛,瘫痪在床,即便是吃止痛片也无济于事。经过治疗略有好转后,他不听医院的劝阻,迅速重返课堂,带病上课,由于无法走动,上下班他都要靠爱人用自行车送他,每节课下来,汗水都会湿透他的衣服,回到办公室几乎要瘫倒下去。
后来,倪大勇又患上了神经衰弱症,医生嘱咐他一定要静养,可他却要坚持上班,“学校教师本来就少,人人的担子都不轻,我再一休息,就加重其他教师的负担,更会耽误学生的学习”,他从未因病情而耽误上课。
付出必有回报,由于工作扎实,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福渡镇组织的各类考试中,倪大勇所代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季小丽:因为热爱 才能坚守

季小丽是福渡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她十分敬业,而这份敬业源自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从2004年起,季小丽连续7年担任两个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2012年,她的爱人被调换到一个新岗位上,工作比以前繁忙多了,年幼的女儿只能交由季小丽一个人带。为此,季小丽既要搞好教学,又要照顾孩子,她每天五点就要起床,做好饭菜,把孩子的事情处理好,然后赶往学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的时候,就在孩子的脖子上挂个钥匙,让她自己回家。遇到孩子生病,她也先把课上完,上好,然后才会去照顾孩子。
为了提高乡镇初中生的英语成绩,季小丽每节课都提前走进教室,检查学生的默写和背诵,下班后,也不会立即离开,而是免费义务地为孩子们解答不懂的英语题。
长期的劳累和压力,让季小丽的肚子里长了个肿块,随时可能爆裂,迫不得已她才决定手术,手术后没多久,她又重返课堂。
课堂上,季小丽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有的只是循循善诱,她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礼仪习惯,并和学生们一起过欧美的“洋节”,让孩子们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爱上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