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828年,现为宿州市实验小学,宿州市艺术特色示范学校,被人们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摇篮”。多年来,学校把艺术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已任,彰显书画艺术教育特色,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的书画教育特色,培养出了一大批书画新秀,吸引了河南、江苏、山东、浙江等兄弟省市的学校前来参观、学习。
准确定位,找准学校特色
我校地处书画艺术之乡、龙城画派发源地,书画艺术氛围浓厚。建校近二百年来,涌现出王子云、朱德群、刘开渠、萧龙士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书画艺术大家。在这些书画家的影响、带动下,许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接触书画、进入各种形式的兴趣班学习。不少学生年龄虽小,但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我校学生欧阳小影的绘画作品1985年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教材;学生郭秋的绘画作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全球儿童的绘画大赛中获取金奖;张紫薇四年级时为学校题写的校名被制作成学校匾牌。郭秋、张紫薇等六名同学先后在合肥、萧县举办了个人书画展。此外,我校专职美术教师也各有特长,有省美协会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教育系统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们都有着较强的艺术功底和教育教学能力。基于学校这一传统和优势,我们把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特点确定为书画艺术教育特色。为此,学校多方征求意见,制订了相应的特色建设方案、目标、监测方案和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明确特色项目建设的分阶段目标、途径、方法和保障措施,并在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予以体现,不断加以推进。
认真实施,呈现学校特色
建立有效的机制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有力保障。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及教师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和调整,使管理机制与学校的特色目标和办学思路相匹配。
大力开展特色教育科研,以科研推进特色教育发展。我校特色科研工作由业务副校长负责,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同时要求各科研组做到有课题、有方案、有成果、有总结。学校还对课题组老师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倾斜。每周分别给一定课时进行科研,对只立项、无结果的老师按课时折价,从年终奖金中扣除,并通报批评。为给教师(特别是艺术教育老师)提供练笔机会,学校编印了校刊《实验》、《教研通讯》,不定期出版,并将优秀作品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同时学校设立论文奖,对在不同级别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给予奖励。
教师大练基本功,推进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学校除为艺术教育各组在经费、时间上予以保障外,同时鼓励教师大练基本功。每学期结束,学校都抽调专门人员对教师基本功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布。除此之外,学校还聘请了在社会上有较高声誉,有较好艺术功底,热心教育事业的专家、书画家定期来校指导、培训,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开设潜在课程,营造浓厚艺术氛围,陶冶学生艺术情操。①建立艺术长廊,在过道两侧设置专栏,在楼道走廊开设艺术长廊,教室张贴标语,学生书法、绘画佳作,橱窗内张贴各班个性特长比较突出、参加竞赛学生的获奖照片。②开辟专门的书画教室,共师生在集中学习和课余时间使用。③开设“龙城书院”,展示从我校走出的艺术家、学校教师、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的精品佳作,从而展现、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
面向全体,强化学校特色
“特色”是群体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是绝大多数学生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所外化出的健康向上的言行。也就是说,特色学校不是因为少数学生“特”而“特”,而是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而“特”。
受年龄、潜质、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爱书法和绘画。书画艺术教育不能仅是着眼于培养出几个小书法家、画家,而应该是挖掘学生潜质、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此,我们又结合县“五好”教育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我们配备了专职写字教师,每周三利用校园网络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写字教学。在教学中,力求做到:
1、普及和提高结合。写字教学具有普及性,是让每个学生写好汉字,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的要求。书法教育则有所不同,具有提高性,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到普及与提高的结合,就是既要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又要关注学生在书法教育的欣赏、体验和情感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即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书法练习,书写时做到美观、大方、入体。
2、写字与识字结合。我们把写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各班的写字指导教师由语文教师担任。从一年级起,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不仅注重字的端正,而且注意同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会认读、会写字、会解义、会运用”。
3、练字与育人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做到以习字辅德——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祖国和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养成书写认真和用语文明的习惯;以习字增智——组织学生阅读书法家的故事和汉字文化知识,在写字活动中,掌握技能,锻炼心智。为了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我校李德民老师尝试着以一个个方块汉字为题材,创作了百余首儿童诗。这些儿童诗从字形入手,结合字义对所写的汉字进行丰富、有趣地解读,力图使他们都能“活起来”。这样的汉字诗深受学生欢迎,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写字的兴趣;以习字益美——指导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并在书写中体会运笔的韵律美和工整美;以习字健体——坚持纠正不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视力和身体健康发展;以习字砺志——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4、写字与艺术教育结合。汉字书写的独特规律要求我们在写字教学中要尊重其艺术内涵,使学生在练字中体验汉字的精美,感悟汉字的魅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如我校经常组织与书法有关的艺术活动,编导一些写字、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结合的文艺节目,在县、市艺术节、联欢会等演出。我校编导的以舞蹈和绘画结合的大型舞蹈《画乡娃》,曾在中央电视台7套中播放;我校音乐教研组编排的《写字操舞》受到市县领导、兄弟学校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为了上好写字课,学校经常组织写字教学教研活动。如请有特长的教师上示范课,让青年教师上研究课。采取多种举措,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写字教学,全校学生的写字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做到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部分学生的硬笔字写得美观大方、基本入体。
齐头并进,丰富学校特色
随着学校特色教育的日渐凸显,我们又把特色由“一项”发展为“多项”,由“一支独秀”发展为“特色项目群”。学校又开设了电脑、舞蹈、管乐、声乐、电子琴、古筝、小记者、儿童诗写作、魔方、足球、篮球、拉丁舞、乒乓球、合唱、朗诵等若干个兴趣班。这些兴趣班均有自己的固定教室、学习时间和设备。这些社团的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书画艺术教育的成功,带动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学校各项工作一直在省、市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先进集体”、团中央命名学校少先队为“雏鹰大队”。此外,学校还荣获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省“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省“优秀家长学校”、市“教育工作模范单位”市“汉字书写特色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文明单位”等荣誉三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