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区全力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16版:德高为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1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9月08日  星期六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17期  下一期
六安市金安区全力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等 发布日期:2018-09-08 19:10:47

生活上照顾 工作上帮助 政治上关心 财力上保障


□本报记者  韦玉柏
  通 讯 员  刘自俊  陈明通

    本报讯  “申芮才来一年,她虚心好学,勤勤恳恳,进步非常大,现负责学校少先队工作;郭大富入了党,晋升为教导处主任,所带的足球队获得了全市第三名;郭立军的数学课学生都爱听,家长们都希望把孩子送到他的班上;56岁的赵广有不甘落后,向年轻的师傅学会了使用一体机教学。”8月31日,六安市金安区木厂希望小学校长经纬告诉记者,围绕“向教学聚焦,向素质发力”的目标,发展的势头很好,不仅办学条件逐年提升,内涵和质量也在不断进步。
    经纬说,这首先得益于区里出台的各项政策,让教师实现了安居乐业,现在每学年都有许多学生回流,目前该校已有520多名学生。
    木厂希望小学仅仅是金安区教育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生活上照顾
    曾经,“条件艰苦,工作单调,业余生活枯燥,个人问题后顾之忧多,心不安,事无成,进步难”是几年前该区农村青年教师对自己工作、生活的评价。如今,全区通过“迎国检”和“安居工程”,严格落实边远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和教师周转房政策,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为广大农村教师积极营造温暖的“家”。
    “我是今年通过全省招考进来的,到校后,校领导考虑实际情况,安排我和另一位新任教师合住在学校公租房,房间里厨房、卫生间、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张店中学教师刘孟佳说,条件非常好,家里人也很放心。
    同样感受的还有孙岗镇青龙小学附属幼儿园的陈锡莎:“我是今年招聘的幼儿园老师,学校安排我入住了新建的教师周转房,里面是一厨一卫一卧,30多平方米,空调、电视机、热水器等生活设施都有,感觉非常好!”
    “比如为改善农村青年教师生活条件“化缘”,争取30万元资金,为农村小学配备了冰箱。随后还陆续为农村青年教师购置了洗衣机,安装了网络电视、热水器,配齐了卫生间基本设备,并为特岗和区内招聘教师建立了小厨房”。该区教育局项目办主任田绪红告诉本报记者,从 2012年起,全区共计新建教师周转房622套,建筑面积21770平方米,总投资3425万元。其中,2017、2018年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66套,面积5810平方米,投资1050万元;新建公租房278套,1668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600多名农村教师住进了新房。
    另外,每逢“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中秋节、端午节、教师节,金安区党委、政府和区教育局主要领导都到校看望、慰问年轻教师,并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和疾苦相结合。据了解,仅仅这个暑假,该区教育工会就走访慰问了189名教师,累计发放慰问金18.9万元。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师救助帮扶机制, 2006年起,就实施了金安区教职工“安康互助”基金,12年来,累计救助教职工千余人,救助资金达200余万元,帮助教师解决因病致贫等问题。自2016年起,区政府每年下拨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组织7000余名在职和退休教职工开展免费体检,真正把关心教师的措施落到实处。
    “我是望城岗小学教师,今年暑期,区教育局、区教育工会领导到学校走访慰问,送来慰问金1000元,详细询问了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十分感动。”望城岗小学教师张学云告诉本报记者,因患有红斑狼疮,每年年终,区教育局、区教育工会都对他进行慰问,非常感谢党组织,给了他战胜疾病的勇气,今后将努力工作,教好每一个孩子。
    农村青年教师平时工作忙,与社会接触少,他们的婚姻问题一直是家长和局领导的一块心病。为解决这一后顾之忧,区教育局和区教育工会主动与区、乡(镇)妇女联合会、团委等组织联系,开展青年教师联谊会、校际联谊会、区乡青年联谊会,动员和组织未婚青年教师参与团市委等部门举办的“我们约会吧”;同时,建立了区内青年教师婚姻状况信息库,寻找机会,主动为他们牵线搭桥当红娘。六年来,通过多方努力,共为160多名青年教师找到了他们的“另一半”。

 区委书记汪龙照(左二)慰问教师

工作上帮助
    由于多方面原因,近几年来招聘的教师不少为非师范类毕业生。为了尽快让他们在业务上成熟起来,该区教育局通过岗前培训、校本培训、“国培计划”、“一对一传帮带”、名师带徒、送出去学习、远程教育、青年教师到名校任教学习、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青年骨干教师评选等一系列举措,为广大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朱珊珊,东河口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原是中专毕业,后通过努力,获得大专文凭,为进一步自我提升,适应幼儿教育发展,她报名参加了安徽师范大学六安市金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该学习服务中心教师的帮助下,通过集中授课、自主研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今年10月就将通过全部课程,拿到本科毕业证书。
    该区教育局师训办公室主任闻浩介绍,金安区作为国培计划(2017~2020年)”项目县区,形成了培训专家百人团队,广泛开展“送教下乡”,认真上好“诊断示范课”、“研课磨课”和“成果展示”,实现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目标。同时,将“国培计划”与教师“校本研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师德师风建设培训”、“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相结合,全面提高了该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后招聘的1200多名青年教师中,已有500多人成为区级、乡(镇)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在省、市、区教学比赛中获奖。2017年以来,仅国家投入该区国培专项资金已达252.5万元,惠及四千多名农村偏远学校教师。

 教职工免费体检

政治上关心
    “忙!压力更大了。”这是黄雄飞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自1995年大学毕业后,黄雄飞就回到了家乡张店镇白塔寺初中任教,22年里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名校长。因成绩突出,今年初直接被选拔到城区新建的金安路学校担任校长。“没想到!真的没有想到。”在黄雄飞看来,能够这样进城得益于区里对农村教职工政治上的关心和重视,自己将会更加努力干好。
    “不仅在生活、工作上照顾、关心他们,给他们温暖;更要在政治进步上关心、任用他们,使他们有盼头”。 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怀国表示,教育的发展最终依靠的就是广大教师,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就是要通过各种努力使得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为此,该区教育局一方面积极与乡(镇)党委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把优秀青年教师吸收进党组织。在提拔、任用上,区教育局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任用青年教师。
    李瑞红,原在该区张店镇中桥小学任教,是全省首批特岗教师,这位城里的姑娘在偏僻的村小一干就是六年!后来,通过选拔考试走进了全区最好的小学——人民路小学。“当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将永葆初心努力做一名好老师”。再次面对本报记者,已是学校骨干教师的李瑞红还是说着五年前同样的话。
    近六年来,已有80多名优秀教师入党、130多名青年教师走上学校校级和中层领导岗位。10年里,到岗的特岗教师和区内招聘的教师共1200多人,除个别特殊情况外,无一中途离岗,广大教师队伍保持稳定,实现了招得来、稳得住、干得好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师通过考试和选拔进了城,许多校长也打破常规得到交流和重用。


财力上保障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金安区教育的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该区对舍得对教育投入,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的乡村,最漂亮的房子肯定是校园。
    “学校近几年发展较快,关键在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加大投入。”张店中学校长陈元高坦言,作为一所创办于1958年的老学校,教职工宿舍大多是80年代建成的,条件简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多方努力,区政府投资建成公租房102套,每套面积6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张店中学、六安市艺术学校以及附属幼儿园教职工住宿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们的住宿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起,该区农村村小(教学点)就实施了“洗浴工程”,相继投入700余万元。2016年金安区财政每年核拨100万元,在辖区农村偏远村小实施“免费午餐”工程。
    孙岗镇青龙小学校长雷爱中介绍,作为一所典型的村小,现有13名教职工,均在校居住,原来夏天没地方洗澡,一直困扰大家,自从实施“洗浴工程”,改建了淋浴房,安装了热水器等,大大方便了教师们的生活。同时实施了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现已建成16套,每套面积35平方米,投入120余万元,目前全校教师都已入住。
    “十分感谢‘免费午餐’工程,它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吃饭难的问题。”东河口镇大华山希望小学邵善福说,山里交通闭塞,生活不方便,自从实施“免费午餐”工程后,学校购买了冰箱等厨房用品,每学期按6000余元下拨午餐补助,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们的生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