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深化改革 推动雨山教育新发展
05版:德高为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1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9月08日  星期六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17期  下一期
且行且思 深化改革 推动雨山教育新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9-08 17:57:46

对话马鞍山市雨山区教育局长童朝玉

  近年来,在雨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雨山区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强区建设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区教育事业呈现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态势。
  雨山区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获“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2013年至2015年“安徽省教育强区”称号,先后两届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区”,并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全市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和区年度目标考核中连年获得优秀等次。
  创新驱动,激活雨山教育发展一池春水
  雨山教育敢为人先,积极走创新发展之路,大胆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创新探索,努力突破教育发展瓶颈,开启集团化办学、托管制办学、九年一贯制、寄宿制等办学之路,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教强区的实施意见》《雨山区区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暂行办法》《雨山区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雨山教育人一直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进。自顺利组建四村小学教育集团、市一中教育集团后,雨山区以“优质学校+薄弱学校”(1+1融合型模式)为主要形式组建山南小学和九村小学两个教育集团,开始了新一轮集团化办学探索之旅。雨山区致力于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拥有追逐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
  内外联动,拓宽雨山教育师资成长之路
  用开放的思想和眼光去办教育,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雨山区在培养师资专业成长上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近年来,雨山区启动试行人事制度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同一学校任满两届的校长、副校长或同一学校任教6年以上教师进行交流轮岗,强调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向边远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以实现校长教师“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促进区域内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打通与南京市的教育对接工作,积极融入南京教育都市圈,学习教育发达地区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壮大自身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工资绩效量化考核、班主任津贴绩效量化考核、教师职称评审量化考核,强化管理、苦练内功、示范带动。组建由30位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组成的“三名工作室”,充分发挥 “三名工作室”和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全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公平共享,提升雨山教育民生幸福指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希望工程、幸福工程。多年来,雨山区秉承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始终将教育视为提高民生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努力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公平优质的教育。几年来,雨山区全区投入达3亿多元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安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和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和优化。与此同时,雨山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积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行作业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该区坚持公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进行“阳光分班”,有效控制义务教育择校行为,促进生源均衡配置。全面实现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市户籍子女就学同等待遇,促使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零障碍。
  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教育须且行且思,未雨绸缪,每走一段须静心回望,梳理思路重新出发。”童朝玉介绍,目前雨山区少数学校生源不足导致师生比超标,教育硬实力与软实力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仍然存在,而这些新矛盾、新问题影响了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为此,近半年来,区教育局全力推进有偿家教治理、规范招生工作、规范民办教育办学等三大专项行动,全面治理教育,推进规范化办学,让教育回归本真,办真正让百姓满意的教育。


名师风采

孙 旺:爱是教育最美妙的语言

  一个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的下午,马鞍山第十二中学一向乖巧的学生志玮,在课堂上与英语老师发生言语冲突后,被送到了孙旺的办公室。孙旺搬来一把椅子,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对面。刚问她是否喝水,不料学生竟嚎啕大哭起来。意识到学生心里有委屈,孙旺便去英语老师办公室,捧回一大包糖果和饼干,轻轻地放在她面前。“英语老师让我转告你,你本学期一直很努力,但最近三次的作业有些马虎,老师忍不住批评了你一句。她让我转达对你的歉意。你看,这些零食都是老师委托我送给你的……”“我不是因为被老师批评了才不高兴。在家里,一遇到事情,爸妈总说我笨死了,没有妹妹聪明!”学生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近一个小时,孙旺只是安静地、耐心地充当一名听众,倾听学生积压在心里的委屈。“老师,我真的很笨吗?”孙旺安抚道:“文化课学习,你薄弱了一些;但是,你很有灵气和才情啊!例如,你爱读书,爱写诗,爱画画,爱唱歌……”
  临走时,学生深情地说:“老师,如果我们是朝阳,您就是美丽的云彩和峻峭的峰峦;我们充满诗意,是因为有了您的烘托。”随后,孙旺电话联系学生家长,并达成携手教育好孩子的共识。
  从偏远矿山子弟学校工作12年,到星光学校工作6年,再到十二中工作至今的时光里,孙旺坚守“潜心育人”的情怀,通过针对性家访,温暖学生的心灵;通过班级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引领示范,指导和培养15名青年教师成长为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在他看来,教师心中的爱,正是教育最美妙的语言。他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执教展示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与科研成果一等奖;他是安徽省学科教学和“国培计划”指导专家,专业学术期刊封面人物,全国中语会优秀教师,教育部特聘国家级评委。

 

徐咏梅:用平凡书写伟大 用师爱铸就师魂

  她,爱笑,平和的笑容中透出育人的智慧;她,甘奉献,在无私的给予中体会收获的快乐。她就是马鞍山四村小学教师——徐咏梅。
  2015年的一天,徐咏梅发现班上的小雨同学眼皮总是耷拉着,脖子转动很费劲,她提醒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周后,孩子被确诊为恶性脑瘤。噩耗传来,所有人都惊呆了。匆忙赶到医院,看着病房里昏迷的孩子、泣不成声的家人,徐咏梅心如刀绞。她当即为小雨捐款,随后发动全校千余名师生爱心接力,共募集捐款13万元。周末,她继续带领学生来到雨山湖公园开展义卖,为小雨筹集医药费。最终,奇迹发生了,小雨战胜了病魔,重新回到了课堂。
  2016年国庆节,班上的小航同学永远失去了父亲。原先在家备受宠爱的小航性情大变,对母亲说:“我恨你们所有人!”徐咏梅得知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为了帮助小航重新融入集体,鼓励他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体会被老师和同学需要,感受集体的温暖。毕业前夕,徐咏梅还将小航心仪已久的炫彩魔方送给了他。
  徐咏梅的心里,常常因被学生占满,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有段时间,同事得知她血压持续很高劝其去医院检查和休息,可她却背着24小时血压检测仪坚持上课。一次,徐咏梅的家人重病,她内心百感交集。可面对学生和同事时,她仍然保持微笑,努力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常常晚上赶去南京陪伴家人治疗,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回马鞍山给孩子们上课。
  三尺讲台,一生情愫。从教20年,徐咏梅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 用师爱铸就师魂。

 

张跃春:播撒阳光雨露待花开

  一天凌晨,雨山实验学校政教处副主任张跃春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告知两名女生尚未回家。寒冷深夜,她立马起身,开着车,同家长循着线索到处寻找,终于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两名学生。之后,她将家长和学生送回家,劝诫家长与孩子充分沟通,理性处理。
  每当面对学生的问题,张跃春总能从容细致地应对。“因为我懂他们,而‘懂’他们,必须先‘爱’他们。”面对同事取经,她是这样回答,更是这样做的。
  学生小云,稳重懂事,成绩优秀,父母以收购废品为业,家中还有同年级的弟弟,生活条件拮据。体恤父母的小云为了节省开支,很少换新衣,这一切都被张跃春看在眼里。
  直接给小云买新衣服,又怕伤了她敏感的自尊心。思前想后,张跃春有了“妙招”。她装着不经意的样子,带了几件新衣服交给小云,说:“老师现在胖了,衣服不能穿了,丢掉可惜,你帮老师解决吧!”看到小云缺少学习用品,张跃春总是买来各种用品,说:“昨天整理办公室,又翻出以前没用完的笔和本子,现在用不着了,你帮我用了吧。”每次,张跃春都用善意的“谎言”,温暖的“理由”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呵护他们敏感的心灵。
  八年级时,小云的母亲不幸患上癌症,这让原本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消息,张跃春第一时间倡议教师捐款并上门看望。家徒四壁的情景让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之后,她加倍对小云姐弟的生活嘘寒问暖。小云在生理期经常腹痛,张跃春便灌好热水袋递到她手中。小云没吃早饭,张跃春便为其准备好热乎乎的早点。
  每当孩子们获得了荣誉,张跃春总是第一时间分享给小云的母亲,希望孩子的优秀能够激励她战神病魔。中考前,因为担心孩子的考试,小云母亲压力骤增,情绪非常消极。张跃春更是时常与小云母亲谈心,鼓励她为了孩子坚强生活。在张跃春的关心和鼓励下,不仅两个孩子以优秀的成绩双双被马鞍山第二中学录取,小云母亲的情绪也大有改善,病情逐渐稳定。
  从教28年,发生在张跃春和学生之间温暖的故事太多太多,这一切,都源于她口中的那个“爱”字。在她的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而教育的意义正是用爱心赋予阳光和雨露,静待花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