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琅琊区
琅琊区为滁州城区,面积22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2万,其中农业人口6万,下辖2个涉农街道、6个公共服务中心、1个省级琅琊经济开发区。2017年,全区紧扣“稳中奋进、好中加快、能快则快”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5亿元,财政收入15.9亿元。
该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发展教育在“四个全面”、构建和谐琅琊中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学在琅琊”的目标,把发展教育作为一项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确保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2017年县域经济社会考核,教育发展位居滁州市全市第二,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考核全市第一,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连续多年取得较好成绩,国家、省、市特色学校不断涌现,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提升了琅琊教育的影响力和满意度。
2017年,全区有学校62所,其中公办中学7所,小学13所,幼儿园3所;民办中小学4所,幼儿园22所,培训机构13所。全区在校学生36134人,其中公办学校在校生28425人,民办学校在校生7709人。全区拥有单项国家级特色学校有6所,综合类省级特色示范小学有2所,省级特色学校1所,省一类园2所,市级特色学校8所。全区在编教师2620人,其中在职1640人(男696人,女944人,平均年龄41岁),退休980人。有省特级教师10人,省级教坛新星19人,市级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100余人。
新时代,新起点,期待琅琊区教育再出发,创辉煌,续写新篇章。
名师风采
崔志梅:星星火炬点燃十年青春

“认真是一种态度,用心是一种境界。”崔志梅是滁州市琅琊区工农小学一名语文教师,一直坚信只要用心加上努力,定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自己的不平凡。2008年,怀揣红领巾情怀,她又多了一个角色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从此,与“红领巾”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用星星火炬点燃十年青春。
提升自身素质,为雏鹰起飞领航。2017年,她和全国的优秀辅导员们相约共青团中央北戴河培训基地,参加“少先队基层辅导员培训”,少先队知名专家的专题讲座,总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一线辅导员的经验分享,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做好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开展多彩活动,为雏鹰起飞炼翅。她在“精”、“新”、“活”、“实”上下功夫,组织队员开展了“开笔礼”、“红色清明”、“认星争优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红歌传唱 童心向党”、“红领巾小社团”等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活动,深受广大队员的喜爱。“传承戏曲文化 弘扬国粹经典”戏曲进校园活动已成为该校少先队活动的特色品牌,并于2018年承办了琅琊区戏曲进校园启动仪式,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参加社会实践,让雏鹰展翅翱翔。“雷锋中队”在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前夕,都会组织队员们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雏鹰假日小队”队员们在春节期间组织为社区居民“贴春联送祝福”;暑期参加了 “缅怀先烈 牢记使命 展才干”的研学活动;在家长的支持下队员们自己动手熬制绿豆汤,开展了“关爱环卫工人,夏季送清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美德的种子在队员心中生根、发芽。
“10年,在少先队这片沃土上,我与队员们一起体验着、成长着、收获着、幸福着。”崔志梅先后荣获“琅琊区师德标兵”、“琅琊区优秀教师”、“ 琅琊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滁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滁州市模范教师”、“ 滁州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并在滁州市少先队辅导员技能技巧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所撰写的活动课案例《“社”彩缤纷》、《少年宫里》在琅琊区少先队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主持的少先队课题《安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先队的研究》已经获省级立项。所在学校两个中队被共青团滁州市委、滁州市少工委评为“雷锋中队”、“动感中队”。
喻本云:初心不忘源自对教育的热爱

从教近30年,滁州市琅琊区解放小学教导主任喻本云一直立足课堂,鼎故革新,不忘初心。
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喻本云一直严于律己,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师职称评选时,她主动谦让;在教师岗位设置时,主动由八级降到九级,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她常以班队会、晨会为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家风家训等德育教育,学生杨雪茹、薛伊轩等曾被评为市、区“优秀学生”,吕睿被评为“美德少年”;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滁州市先进班级”,“琅琊区先进班级”;本人被任命为安徽省教育学会小数专业委员会理事、 “安徽省特级教师”、“滁州市名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优秀辅导员”、“市师德标兵”、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琅琊区师德先进个人”等。
勤奋磨砺,锐意进取。喻本云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教育刊物、杂志和书籍,参加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2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她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撷他山之玉拓宽视野。
创新课堂,特色鲜明。喻本云一直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核心,以《新课标》为标准,鼎故革新,躬身实践,获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一等奖、省级课堂教学二等奖、市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市直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市直优质课三等奖,参与安徽省典型课例录像课录制等。
教研科研,双重并举。喻本云倾力于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组建了“师徒结对”、“校教研课团队”、“赛课团队”、“梯队教师培养”等团队,多措并举让全校教研氛围更加浓烈。她带领年轻教师坚持课题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不忘初心,乐于奉献。“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直以来,喻本云主动参与农村和薄弱学校支研支教,送培送教工作。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她尽职履责,为教师代言。“不忘初心,皆因对教育纯粹的热爱。”喻本云表示。
马祥丽:专注园本教研 当好幼儿“家长”

1991年,刚刚毕业的马祥丽,站在滁州市实验幼儿园门口,望着爬满虎藤蔓的院墙,憧憬着如绿色般的教育事业,心里很是激动。她比喻,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家”,班主任就是“家长”。此后的20年,她追逐并践行的梦想就是当好幼儿们的“家长”。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初入园的幼儿,马祥丽也曾手足无措,被入园焦虑不安的幼儿折腾得筋疲力尽。可也正是这个过程,让她体会到了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艰辛,坚定了当好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信念。
向书本学习,向同事请教,不断摸索总结……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马祥丽这个“家长”当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当幼儿开心的时候,我是伙伴,分享喜悦;当他们难过的时候,我是朋友,安抚心灵;当他们身体不舒服时,我是妈妈,关爱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是老师,帮助他们。”看着幼儿茁壮成长,她的心里也跟着甜滋滋的。
2000年至今,马祥丽担任教研组长近20个年头,经历了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发展和变化。“园本教研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研方式,对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她介绍,最初进行园本教研的时候,“研什么”一度困扰其许久。“当我们真正理解‘园本’的意义后,便开始梳理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制定教研计划,在研讨、学习中尝试解决问题”。“一课多研”、“同课异构”、“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角色游戏材料投放”、“课程审议”……园本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同时也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以研促教,以研促发展,在担任教研组长期间,马祥丽先后参与了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皖东地区3—6岁幼儿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及策略研究》、《角色游戏中物质材料投放的行动研究》,被评为“滁州市骨干教师”、“滁州市学科带头人”,“市直优秀教师”、“名教师”的荣誉称号。
冯翠平:踏实勤学稳步行,教书育人静心思

20年前,应聘教师岗位时,有人问冯翠平“你为什么要当老师?”她想都没想,就斩钉截铁地回答“因为喜欢啊”。因为喜欢,她爱学生就像爱学生时代的自己;因为喜欢,她要求自己做得更好,给予学生更多;因为喜欢,她默默耕耘20年,喜见桃李满芬芳。
冯翠平,滁州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兼任校少先队、团委负责人。每次站上讲台,看着台下一双双清澈的双眼,她不由想起曾经的自己。“如果老师换种方式讲解题目,学生会不会懂得更快?”换位思考,让她总能找到更巧妙的讲题方法,更加高效地传播知识。
从不在意身边人对于教师行业的不理解,冯翠平静心做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她严以律己,常常反思自身的不足,怀揣学子般的赤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向更优秀的同行学习。她喜爱阅读,并将良好的阅读习惯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她喜爱到处听课,通过多种渠道自费前往芜湖、马鞍山、黄山,乃至省外的连云港、南京、扬州等地学习。
站在教师岗位近20年,冯翠平越发感觉自己有很强的本领恐慌。“随着整个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为人师者,教育理念和方式都有待进一步更新和转变。”2017和2018年的暑假,冯翠平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培训。结合教学实践,她忽然意识到:以前自信满满的方法未必适用于现在,多学心理学,多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自身狭隘的认知,尤其班主任工作,以及学校少先队、团委工作,需静下心来思考,做出更佳的变革。
教育生涯漫漫何其长,知识浩瀚淼淼无穷尽。冯翠平因热爱而提升自我。因勤学而收获进步。无私地将每一个孩子装在心里,认真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她作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