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争当新时代引路人
01版:德高为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1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9月08日  星期六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17期  下一期
努力争当新时代引路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特约记者 方迪 本报记者 韦玉柏 发布日期:2018-09-08 17:20:50

安庆市迎江区900名教师以德为先,崇德修身

    本报讯  今年,对年过五旬的安庆市迎江区新洲实验学校教师吴福财来说,绝对印象深刻。他因身患重病仍长期坚守乡村学校的事迹被广泛报道,不仅荣获了“安庆好人”,教师节前夕,还被评为全市“最美教师”。
    迎江区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对像吴福财这样的优秀教师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和号召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多次到教育部门调研的迎江区委书记尹志军、区长章洪海在不同场合强调,在迎江区,老师最棒!教育改革最强!教育态势最好!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让其有为更有位,获得更多的肯定和点赞。
    随着第34个教师节如期到来,该区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在区四大班子带动下,全区各乡街、部门纷纷开展多形式的教师节慰问活动,全区广大教师的幸福感进一步加强,当好四个“引路人”的信念更加坚定。
前进:新时代引领新方向
    “迎江教育将来走什么样的路,取决于给教师什么样的思想引领。”迎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施爱国直言,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唯有从意识形态角度高位引导全区广大教师以德为先,崇德修身,争做新时代的“四有”教师,才能解决好教育发展方向的问题。
    2018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6月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迎江区来说,这两个意见无疑是指导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全区教师队伍今后怎么干、干什么,指明了方向。而如何践行,则成为今年以来该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在2月,该区就将贯彻《意见》写入开学工作报告;3月初,又围绕《意见》举办了题为“不负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专题讲座;6月,在全市率先成立新时代“讲习所”和流动“传习站”;7月,将包括两个《意见》在内的师德师风相关文件汇编成册并发放到每一名教师手中,8月,出台《迎江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而围绕《意见》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更是从未中断。
    “希望广大迎江教师能敏锐感受到时代的变化,重新发现职业的伟大职责,正确定位自身的价值坐标,树立明确的人生方向。”该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江兴玲认为,两个《意见》的出台,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每名教师理应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努力完成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使命,努力成为最好的教师。
    如何成长为一名新时代优秀的教师,2014年入职的人民路小学碧桂园校区一年级语文教师张娜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四年来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积极投身于大阅读课程尝试……她表示,身处这样一个只要努力就能出彩的新时代,一定要勇敢担起时代和社会赋予的重任,通过学习不断获得新知识,增长本身的才华,适应现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参与:新改革释放新红利
    作为安庆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区,迎江区这些年来一直将深化教育改革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为此,迎江区在全市率先开展“量化管理式”评估,对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大数据观察,推出学业测试试卷分析报告,为教师们树立最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在“三环五步”课堂改革上历经6年探索实践后,在8月举办的全省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暨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工作推进培训会上,迎江区再次面向全省展示了其课改经验成效。
    舒艳妮,2017年刚刚考编的新洲实验学校教师。她坦言,参加工作一年多来,感触最深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改革氛围,这让自己对如何打造有质量的高效课堂有了更多思考,也收获了很多经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表示自己理应当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在东部新城的双莲寺小学,2018年首次在全市试水 “教师随班办公”改革,班主任老师将办公场所由办公室搬到了教室里。该校教导主任丁宜进认为,这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在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和学生认真听课的同时,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和班级管理。
    在2018年推进力度最大的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中,尽管推进过程有着重重顾虑和压力,但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一改革还是得到了全面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根本上打破了“职称评定一校一情、课时量和工作量不统一、教师主动交流不够积极”等短板桎梏,在更好盘活全区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
    徐凤,是四照园小学有二十多年教龄的优秀教师。她开心地告诉记者,正在准备小学一级职称的评选资料,过去由于学校没有职称指数,一直不能聘到小学一级职称,现在即将实行“岗位职称局管制”,这将激励她更好地加快自我发展步伐,带领更多的年轻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道路。
成长:新坐标打造新高度
    在加快教师队伍成长的道路上,迎江区一直不乏好的创新举措和品牌亮点。
    从2006年起,连续12年举办教师论坛,以网络辩论、沙龙呈现、抱团研修、现场展示等形式,让广大教师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和理念交融中,激发思考教育的热情,推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
    从2012年起,连续6年举办小学语文教师童书讲述比赛活动,从2013年起,连续5年举办教师“图书漂流活动”,助推广大教师养成热爱阅读、深入阅读的好习惯,更好地引领师生共读,为教育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从2013年起,连续5年开展“三名工程”,先后评选四轮241名“三名人员”,积极推动“名师工作室”向“工作坊”转化升级,让更多的名优教师通过“工作坊”打造优良学科团队,向本区乃至兄弟县区的学校发挥辐射效应。
    除此之外,教育博客、悦读工作坊、教师基本功大赛、一年一度的“订单培训”等新老活动品牌,也让一大片中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在国家、省、市教育教学比赛中频拿大奖。仅2018年5月,该区就有两名教师在全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从2006年首届教师论坛大家就是摆几排桌子讨论展示,到今年各种信息化手段、各种展示方式的全面呈现,感觉我们的论坛越来越高大上,教师自我提升的载体也越来越跟国内发达地区接轨。”几乎每次都参加教师论坛的绿地实验学校教师陈刚表示。
    除了为教师搭建多渠道的专业成长平台,迎江区还将教师队伍建设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树立明确的教师培养导向。该局党委委员、总督学胡跃进介绍,区教育局建立了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将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让真正优秀的教师有为更有位。
    这一机制在基层学校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践行。在长风中心学校,2016年考编到校的90后教师黄晓,由于工作出色,不到一年就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同时也成为全区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在双莲寺小学,同样分配到校工作仅一年的90后女教师邱丹丹,因其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教研活动且进步很快,2018年甚至还被学校推荐评为全区优秀教师,这在以往十分少见。“暑期我们还积极支持两名优秀教师到清华参加培训,费用由学校承担。”双莲寺小学校长潮金元告诉记者,教师的幸福感增强了,干事创业才更有激情。
奉献:新使命诠释新担当
    对迎江区教师而言,身处社会主义新时代,除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在课堂之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思想共识和新的使命担当。
    自2016年以来,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堂到课外,全区教师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频次越来越多,服务区域中心工作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校园里,各校均组建了以党员教师为主、入党积极分子为辅,包含普通科任教师在内的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残疾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队等不同层面的志愿者队伍,2018年积极开展四点半课堂服务、关爱空巢老人、为残疾儿童献爱心、清除城市牛皮癣、打扫楼栋垃圾、发放“共建文明城”宣传册等多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200多次。
    校园外,一批充满爱心的迎江教师同样发光发热。
    依泽小学教师孙燕,由于自己的RH阴性O型血型是人群中不足千分之一的稀有血型,15年来,她志愿献血20余次,累计献血超过8000毫升,接近常人血液总量的两倍。
    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张子婷,自2015年以来到辖区内的起点自闭症学校志愿教学150余次,为该校有音乐天赋的自闭症儿童送去歌声与欢乐,如今已经成为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呼吁者,多次牵头组织和参与自闭症儿童关爱活动。
    华中路第三小学副校长韩卫民,从2011年起每年的高考日和中考日,都将自己的私家车作为“爱心送考车”,义务接送考生出入考场已达120余人。除此之外,韩卫民还积极参与义务献血,主动为学校和社区的贫困儿童捐款捐物。这些在别人看来是自找麻烦的事,韩卫民的想法却很朴素:“我是搞教育的,就是希望自己能为孩子们实现梦想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更多的迎江教师则在服务区域中心工作上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担当。在铲雪除冰、烟花爆竹“禁限放”宣传劝导、防汛抗洪、文明创建、棚改征迁等一项项涉及群众的民生、民心工作上,迎江区教师不仅放弃了节假日甚至小年夜休息,更是做到全员参与甚至全家参与,形成“局长带着校长干、中层带着教师干,党员带着群众干”的良好氛围,受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高度点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