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树散立在故乡的山腰上,地头旁,溪流边。它们并不成片,需一棵棵地去寻找。母亲说桐树是乡下最平凡的、也是最有用的树,原由是它结出的果子。能榨出有用的桐油来。
母亲的话,我一直深信不疑,那就去摘桐果吧。在秋意正浓的10月,桐果长在高高的树上,需上树摘,我会自告奋勇地爬上去,钻进枝桠和树叶之中,去摘取一枚枚饱满硬实的果子。
像我这样学习不太好,被村里大人们不看好的自卑、平凡孩子,只有在这时才会找到一些自信。因为在树上,我比大人们灵活多了,身手敏捷的我,能在树枝间左右开弓,上下跳腾,如猿猴般灵活,摘下的桐果很快便填满了装它的竹筐。但我还不满足,又将身上衣服的口袋一一塞满。
背上一大筐,身上鼓囊囊,回程的路上很吃力,但我全然不顾,只想着快点到家,去母亲面前邀功。她的一句“这回摘到不少嘛”就足以让我骄傲、自信很久。
为此,一有空,我就满世界地去找桐树,记住它们的位置,等到周末去摘。我干得很好,摘回了一筐又一筐的桐果。摘回的桐果要放在潮湿阴暗的墙角去烂,让其壳软化或腐裂开。当寒风呼啸、冬雪飘飘时,母亲便会将它们全扒出来,摊放在堂屋里——剥壳的活便开始了。
此时,整个屋里弥漫了一股浓重的腐臭味,母亲带着我们一起剥壳,用棒槌击、用剪刀剪、用手指抠……堂屋内是冰冷的,桐果是冰冷的,我的心也渐渐变得冰冷起来,要剥的果子实在是太多了。
记忆有一次,因哥哥来年就要参加中考了,母亲让他去复习备考,小妹因年纪太小而被“豁免”。因而满满一地、一枚挨着一枚、一层叠着一层的桐果全由我和母亲两人来剥。我剥呀剥,直剥得手指生疼,剥得打起瞌睡来,我在心中怨恨起母亲来,觉得她太偏心,而她却只顾低头剥壳,似乎丝毫未察觉到我的心理。
一连忙活好几天,好不容易最终剥完了桐果,晒上几周后,母亲会将它们挑到镇上的油坊去榨,然后拎回一桶黄灿灿、亮晶晶的桐油来。母亲还带回了一包芝麻糖,那是专门犒劳我的,她说是否分给哥哥和妹妹几块,全由我决定。我一下开心起来,对她的怨恨瞬间就没了。
桐油能耐酸碱,还能防腐、防锈、防漏。乡下常用的木制洗澡盆、担水的水桶、挑粪的粪桶,以及耕田犁地用的犁耙、翻水用的水车等木制农具、都需用它去刷,用桐油刷过的木制用品,不怕水泡雨淋,也不会出现渗漏,能用上一辈子。
母亲会在适宜的天气里,给家中的木制用品统统刷一遍桐油,我助手,替它递递毛刷、倒倒桐油。她常会边刷边跟我说,__①_______
木制用品每年都需刷一遍桐油,可桐果的出油率又非常低,每500克果子才能榨出50克油来,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桐油,我年年都要去摘、去剥很多枚桐果。虽然很辛苦,偶尔也有抵触情绪,但我到底还是一年一年地坚持下来了,直至我读完了初中。母亲也因此而高兴,她说,___②______
时光飞逝,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很多木制品都直接刷油漆,桐果已无人需要了,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它,乡下的桐树被纷纷砍掉,种上更有经济价值的花木。而觉得它是最有用的母亲在几年前永久地离我而去,没能看到学有所成的我,正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发挥着自己的光亮和作用。
是母亲让我始终觉得桐树没有真正离我远去,我常梦见年少的自己站在满地桐果之间,去迎接手中拿着一包芝麻糖、正微笑地朝我走来的母亲,那个说我会成为有用之人的母亲。
桐果让我获得了自信,赢得了认可,懂了坚持和忍耐,原来,一枚不起眼的桐果,竟是母亲送给少年时的我的一份最好礼物。(选文有删节,作者 立新)
1.请将下面两句话填在文中的空格处。(4分)
A.“你比别人有耐心,这些年替家里做了件要紧的事,将来定会成为如桐油般有大用的人”。
B.“这桐油看起来不起眼,可作用却大着呢,只要耐心到了,人也能和它一样”。
2.文章围绕“桐果”写了哪些事?(3分)
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身手敏捷的我,能在树枝间左右开弓,上下跳腾,如猿猴般灵活,摘下的桐果很快便填满了装它的竹筐。
(2)堂屋内是冰冷的,桐果是冰冷的,我的心也渐渐变得冰冷起来,要剥的果子实在是太多了。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5分)
5.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B ②A
2.“我”满世界的摘桐果;“我”和母亲剥桐果;母亲将桐果榨油并犒劳“我”。(一点1分)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成猿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摘桐果的敏捷和开心。(2)运用心理描写,通过“我”的心里冰冷,侧面表现桐果的多和剥桐果的困难。
4.从母亲鼓励“我”摘桐果,做个如桐油般有大用的人等,可以看出母亲是个善于教育孩子、真正爱孩子的人;从母亲剥桐果、刷桐油等,可以看出母亲是个勤劳质朴的人。(不结合内容分析只得2分。)
5.内容上总结桐果让“我”获得了优秀的品质,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题目。
□命题教师:太和县第三中学吕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