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专刊
05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1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11期  下一期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专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8-24 11:29:20

书记说

  新时代青年,不止诗和远方,更有梦和家国。这个暑假,我校学生怀揣着青春梦,集中组建了151支实践团队,分赴我省23个市64个县86个乡(镇),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一线中勇担青春使命,书写着强国一代的家国情怀。石斛驯养、木材样本采集、黄茶加工、白鹅养殖、环境保护、乡村治理调研……不同的实践主题,同样的实践目的。

  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企业的生产车间,再到城市社区的窗口服务,整个暑期,一批批专家学者、一批批青年学子在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帮扶与生产指导,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创造安农人的社会价值。

  □安徽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任  琪


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围绕脱贫攻坚、科技支农、环境保护等内容,遴选19支社会实践团队234名队员,选派教工团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30人担任指导教师。分赴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歙县、祁门县等区(县),进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其中,艺术学院“绘声绘色志愿墙绘服务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公益墙绘社会实践活动,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机电工程学院映山红志愿服务团以“匠心筑梦,科技支农”为主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义务维修深受群众喜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校学生不畏困苦,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引起社会关注。

  □黄山学院团委书记  邱  慧


为了将思想引领工作落到实处,校团委在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前期动员宣讲,鼓励学生结合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专业特色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儿童文学故事采编等形式的实践,以及义务支教等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努力提升实践层次与质量,用青春筑梦。学生积极响应,认真谋划,开展了金寨红色革命故事儿歌创作、国家资助政策宣讲、“互联网+”微农业水培蔬菜实践、寻访“小岗村的大变化”社会调研、深入乡村义务支教等活动。他们在团队组建及与实践单位的前期对接中增强了担当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活动过程中走进群众、了解社会,锤炼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书记  谢立松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学生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机会,提供了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民生的平台,提供了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奉献青春的舞台。大学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教导,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永远保持奋斗精神。在“三下乡”活动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主动融入社会大课堂、群众大熔炉,在实践锻炼中积累智慧、施展才华,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成为栋梁。

  □淮南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  庞秀艳



合肥学院

把服务点“讲”成“传习中心”

 


团队(项目)名称:机械工程系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团

实践类别:理论普及

□本报记者  张  华

  日前,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2018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点(泗县瓦坊乡陡张小学)被团县委确定为“新时代青年传习中心”。

  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团由该系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青马班”骨干学员组成,并配备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宣讲团成员经常开展理论学习研讨,并利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和各类志愿者活动前往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为群众进行理论宣讲,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2016年,机械工程系“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理论宣讲团被团中央确定为理论宣讲普及全国重点团队,赴泗县瓦坊乡陡张村开展科技文化、理论宣讲,影响力大,效果好,群众认可,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团队”。同时,被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安徽先锋网、凤凰网等多家官方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今年,机械工程系“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理论宣讲团被团中央确定为“青年大学习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专项宣讲团”赴泗县瓦坊乡陡张村开展宣讲活动。由于机械工程系多年持续在该地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且成效显著,受到团县委的关注、认可,并被确定为“新时代青年传习中心”。



安徽大学

十年聚焦江豚保护

 

 

团队(项目)名称:安徽大学江豚保护团队

实践类别:志愿关爱

□本报记者  张  华

  安徽大学江豚保护团队作为我省第一支致力于保护江豚的高校团体,依托于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建队以来,在过去的10年里,热爱江豚的安大环协人一直为保护江豚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奔走呼告,做志愿活动,并且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好评。

  2018江豚保护团队自4月开始组建,队员均由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内部热爱环境保护的人士组成,致力于为江豚的保护献出一份力。队长冯卓对整个过程的活动及队员的分工做了充分的安排,整个活动紧张、充实。

  系列活动的首站定在了芜湖市,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滨江公园的公宣活动。为了吸引广大市民的停留,团队进行了开场舞蹈快闪,依次表演了《第一支舞》、《海草舞》和《咋了爸爸》等舞蹈,收获了市民的鼓励与掌声。随后,队员们将市民带入活动展区,邀请其参与活动的互动。在江豚微笑照片墙前,市民们以照片墙为背景进行合影留念,铭住江豚的微笑,了解了江豚的外形、外貌和生活习性;大多数路过的市民自愿在印有“一颗护豚心,十年护豚行”标语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明自己对保护江豚的承诺与决心。同时在江豚手作、我为江豚添一笔、江豚拼一拼展区有许多小朋友参加。

  10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心怀护豚意识,想为保护江豚作出自己的贡献。队员之间相互协作、齐心协力地完成了公宣活动。正如横幅所说的“一颗护豚心,十年护豚行”那般,护豚不仅在这几天,而是一直在路上。我们要行动起来,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保护江豚的队列,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到保护江豚,刻不容缓。



安徽医科大学

青春“药”健康

 

 

团队(项目)名称:药学院闪“药”青春爱心志愿服务队

实践类别:志愿关爱

□本报记者  张  华

  7月23日至25日,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闪“药”青春爱心志愿服务队在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夹塘社区和五里拐社区开展“药健康,法治宣传你我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集中宣传、走访调研、爱心义诊等形式,聚焦社区合理用药,开展法治宣传,传播“医者仁心”的信仰。

  服务队邀请了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的三位主任医师在大杨镇夹塘社区委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爱心义诊及医疗常识宣传活动。活动过程中,医疗专家为居民开展义诊活动,对相关疾病进行详细问诊。队员们为居民测量血压,为前来咨询的居民提供用药指导和用药咨询,宣传安全用药知识。活动前后接诊了近100名患者,有效诊治了一些常见慢性病,普及了他们对健康预防的基本常识,加强了群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受到群众热力欢迎。

  针对社区和村镇居民文化及认知程度的不同,服务队定制了不同的宣传材料和方法。在义诊现场,服务队精心设计了“常见慢性病预防图片展”,“药品不良反应宣传”,“合理用药知识问卷调查”,“非处方用药注意事项”与“孕妇小孩特殊群体服药安全须知”五个主题宣传材料,集中进行宣讲,将专业知识及日常生活的用药常识深入浅出地宣传,普及健康常识,提高居民对合理用药的科学认识。

  青春正红,实践情浓。以药学院闪“药”青春爱心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安徽医科大学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真知、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传播科技和法律知识,增强了大学生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滁州学院

给老人设计“智能拐杖”

 

团队(项目)名称:义务维修实践小分队

实践类别:志愿关爱

□本报记者  程榕娟

  滁州学院赴滁州市凤凰社区、姑塘村共建服务、义务维修实践小分队是由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支队成员组成的,该支队已经连续四年获学院优秀青年志愿者支队称号。

  今年暑假,该小分队通过在滁州市凤凰社区开展社区共建服务活动,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消防知识宣讲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在滁州市姑塘村开展调查贫困村户、维修家用电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队员的想法与实践活动充分相结合,加强队员对家用电器维修相关知识的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实现真正的关注民生志愿服务。同时,将社会实践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将社会实践与课程项目相结合,并进行项目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社区老人设计智能安全拐杖、智能防跌倒装置、智能LED灯等,团队及时总结实践成果申报专利、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活动近两年成果:省级以上竞赛获奖五项,专利五项。2018年队员成立一家电子电器维修公司。

  在前期的调研中,小分队发现农村市场上的销售服务机构缺乏专业化培训,家用电器维修人才缺口大,为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意识,学院特别安排了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学到了很多校园里学不到的现场工作经验。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在具体开展活动时,队员们还准备了一些宣传的文字材料,包括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高温季节用电注意事项,以便在宣传活动中能够为居民们提供咨询。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创新技术的发明项目做好准备工作,更好地服务滁州市电器行业,为广大市民生活带来便利,为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