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专刊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8-24 11:23:39 |
书记说 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和成长。8月初,由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团委两位指导教师带队,选调学院团干部中的精干力量组建依法治国宣讲团在临泉县开展“三下乡”法制宣传实践活动。 院团委专门印制了普法宣传手册、青少年禁毒教育读本、精美的小纪念品。对宣讲团的成员事先进行了普法知识培训和安全培训。
宣讲团先后到临泉县老集镇前于村、宋集镇杨蒲村进行普法宣传。宣讲团走集市、下村里,为当地老百姓送上关于土地承包法、生产经营法、婚姻家庭法等相关普法宣传资料和禁毒防艾教育书籍,并设有法律咨询处,耐心解答他们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团委书记 鲁红媛
合肥学院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全面部署与重点结合的原则,开展了主题为“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组建了34支实践团队,确立了22支校级重点服务团队、5支校级特色团队、7支校级一般团队。二千多名大学生深入省内及四川省农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支教助教、科技调研、服务贡献等社会实践活动。“微爱”团队开展的“加油!乡村夏令营”已经在四川省绵阳市连续开展了五年,以“微微之行,以爱之名”为主题为乡村孩子们带去关爱和帮扶,获得了当地的广泛好评。
在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倡树文明新风;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三下乡”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接受锻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报效社会提供了重要途径。
□合肥学院团委书记 杜 娟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三下乡”活动,6月以来,校团委先后组织多场工作协调会,提出扎根基层、突出持久、塑造品牌的总体思路,秉承“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目标任务,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结合时代主题,围绕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注重团队差异,注意特色挖掘和品牌培育,扩大团员、青年覆盖面,组建国家级重点和校级重点团队,活动围绕“精准扶贫”、“文艺下乡”、“红色教育”、“教育关爱”、“美丽乡村”、“依法治国”等展开,力求推动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纵深发展,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 蒋成义
今年我校开展了以“喜迎母校华诞 凝聚青春力量”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组建146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其中国家级队伍15支,行程遍历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山西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吉林省等10个省、市。围绕理论宣讲、创新创业、民生调研、公益我先行、美丽中国、文化宣传、就业见习、校友寻访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队员收获颇丰,在他们看来,大学期间能有机会深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是一次无比珍贵的经历,苦是苦,但更多的是充实、快乐。
□安徽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杜 飞
安徽师范大学
“手写记忆”教出文化自信
学生在展示给妈妈的一封信 团队(项目)名称:“手写记忆”支教团队 实践类别:支农支教
□本报记者 张 华
7月16日~25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手写记忆”支教团队奔赴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团队由指导教师周青松及13名各专业的志愿者组成。
当地家长对于志愿者的到来十分欢迎。到村短短两个小时,就招生四十余人。从小学到初中,参差不齐。
“文字打败时间,手写给人温暖”。团队将“手写记忆”主题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探索出“支教+文化传承”新模式。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日记教学,“纸短情长”诉记忆,以我手写我生活。队员们结合自身写作经历现身说法,点明日记是对美好生活的记录,对忧郁烦恼的发泄,并讲解日记写作格式。帮助孩子们养成写日记、生活札记的习惯。在批改过程中,针对一些写作问题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敏锐地关注学生日记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及时加以疏导。
书信教学,以“我手”写“我心”。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羞于当面表达感情。队员们引导他们用文字书写内心情感,向父母、教师、朋友等表达自己最真挚的心声。通过书信,沟通情感交流,留下珍贵纪念。
读书指导,以“我手”写“我感”。队员们引导孩子在写作技法学习、书中情节所感等方面记录读书心得,培养他们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14位队员分宿在两个房间,打地铺休息。为了解决饮食问题,每天都要步行到几千米外的镇上购买生活物资。
巢湖学院
青年观,四十年
团队(项目)名称:巢湖学院“青年观察家”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调研团
实践类别:社会观察
□本报记者 张 华
7月中旬,国家级重点团队巢湖学院“青年观察家”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调研团一行15人,根据“走线路,看变化,受教育”原则,分别前往环巢湖特色小镇(黄麓,烔炀,中庙)、凤阳县小岗村、五河县临北回族乡、金寨县梅山镇开展调研、走访、座谈,切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
7月15日,“青年观察家”们分为两支队伍,走进环巢湖的特色小镇烔炀、黄麓、中庙。两天后,到小岗村,采访了大包干的带头人严金昌;在小岗村“梨园公社”黄永昶的果园里,黄园主以10年的小岗村生活经历提出小岗村未来的创新改革之路……
队员们在五河县临北回族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走访的形式,全面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产业发展现状及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经验。
在金寨现代产业园区有关负责人的带领,到金寨县光荣院。85岁的周克美向队员们描述了当年在抗战中的难忘记忆。
“青年观察家”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调研活动是团中央学校部“青年大学习”行动专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深入挖掘重要地点、人物、故事,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对中国城乡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共开展人物专访四次、调研走访六次、座谈会两次;撰写采访稿、新闻稿、调研报告总计九篇;拍摄组图四组、视频一部;受到中国青年网、中青校园报道五次,地方主流媒体报道十余次。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旅游小镇”
团队在实地走访
团队(项目)名称:“画说平铺”旅游开发
实践类别:创新创业
□本报记者 张 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与繁昌县平铺镇政府搭建合作基地,协助开展“画说平铺”旅游开发项目,每年选派近20名专业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志愿者走进平铺镇,安排七名专业指导教师全程指导。艺术设计专业团队拍摄风景宣传片50幅、宣传视频2部,绘制手绘地图1幅,手绘风景图46幅,手绘文化墙600米,用专业技能呈现平铺之美;旅游管理专业团队开展实地调研,用脚步串联每个景点,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规划旅游线路七条,撰写调研报告3.3212万字,为旅游发展建言献策;校团委于今年3月组织策划“桃花节”活动,并开展宣传拍摄、现场写生、志愿引导等志愿服务,吸引芜湖市近万人参与。
学校高度重视该实践项目的开展,认真筹备活动实施方案,从平台搭建、资金保障、专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从艺术设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选派两支队伍围绕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手绘地图制作、传统文化宣传、节庆活动策划、活动现场组织引导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通过专业技能,打造“江南慢谷,山水平铺”的旅游文化。在形成旅游品牌的基础上,扩大绿色农产品销售、打造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主题旅游基地,充分发挥优秀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已初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阵地化的长效机制,成为影响力大、成果显著的品牌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获省“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2017年获学校“三下乡”优秀团队评选二等奖。
安庆师范大学
社区里的现身说“法”
团队(项目)名称:法律志愿服务队
实践类别:理论普及
□本报记者 程榕娟
从7月20日开始,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组织“践行十九大,法润新时代”和“加强法治宣传,助力乡村振兴”两支法律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为期九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九天里,服务队深入周边社区、公园,开展多次普法宣传活动,为老百姓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帮助。此外,服务队还本着“知行合一”的原则,走进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体验法律的庄严氛围。
7月27日,两支法律志愿服务队到安庆市菱湖社区,协助社区党委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换届大会开始前,服务队针对会场内的党员干部开展了《选举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的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使群众自觉维护选举秩序,坚决抵制各种破坏选举的行为。此外,队员们还开展了多项便民措施服务党员和选民依法选举、民主选举,积极服务和保障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
7月底,“加强法治宣传,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到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五横村和安庆市园艺场生态采摘园,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强农惠农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宣讲,,针对群众关心的土地流转、扶贫救助等法律和政策问题进行了“一对一”普法答疑解惑。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开阔了队员们思考问题的视野与看待社会的眼界,收获了很多为人处世的知识和能力,使专业知识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践。
安徽中医药大学
“益行计划”普及中医文化
团队(项目)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
实践类别:志愿关爱
□本报记者 张 华
草药识别、八段锦、国学……这些丰富的课程,被安徽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志愿者们带到了石台县矶滩中心学校,带到了留守儿童身边。7月28日起,志愿者们到石台县矶滩中心学校开展为期七天的“益行计划”志愿服务。8月2日,记者到该校,留守儿童们正在操场上练习八段锦。“我们每天早上都带领留守儿童们练习八段锦,一是为了他们能够强身健体,二是让他们记住老祖先留下的东西,传承经典”、“谢谢哥哥、姐姐这几天的陪伴”、“你们教会了我们很多知识,希望你们明年还来”……感恩教育环节中,留守儿童们正在一张张明信片上写着自己想说的话,歪歪曲曲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志愿者们的爱和不舍。一位名叫小敏的留守儿童在写下对志愿者的话后,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活动期间,在常见中药识别及药膳功能学习的课程上,志愿者们提前一天到山上采摘桑叶、龙葵、蒲公英等中药,让留守儿童们认识这些中药材。除此之外,制作香包、经典诵读也是留守儿童们要上的课程。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第一天走访了35个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基本情况,为与他们相处提供帮助。
“刚开始会有点排斥,在一天的相处之后,便熟悉了起来,他们都很懂事”。志愿者任静说,他们很多人在放学时都不太愿意回家,就想一直留在我们身边,会一直追问什么时候上课、要上什么课……志愿者们的真心相待,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益行计划”志愿服务,在感动与高兴中结束,留守儿童们学到了很多,志愿者们也收获了很多。“因为我们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所以我们就是以中医药为基础开展一些课程,我们会教他们简单的应急救护,向他们宣传‘三献’知识,也将这些带给附近的村民,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我们一直本着红十字会的‘博爱,人道,奉献’的精神去关爱他们,希望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在他们长大后,也能帮助其他人。”志愿服务队队长童铭豪说。
合肥工业大学
再访闻集村
团队(项目)名称:支教关爱志愿团
实践类别:志愿关爱
□本报记者 张仲磊
酷暑炎热的7月中下旬,江淮大地一片炽燃,合肥工业大学的陆琳副教授带领的该校支教关爱志愿团再次到了阜阳市闻集村。一年前,他们在那里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关爱等一系列的活动,去年团队在那里支教了83个孩子,今年村里得知志愿团又要来,前来报名的一下子超过了300人。
荣耀是今年来学习的新成员,据了解,荣耀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一年回来一两次,妈妈在镇子上做事早出晚归。白天,荣耀就和姐姐在亲戚家里,每天和姐姐到支教队上课,中午在亲戚家吃饭,下午又来,晚上妈妈才把他们接回家。
助力儿童科学普及教育启蒙是今年新增的内容之一,志愿团带去很多用于科普启蒙教育的教学材料,通过上课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新奇之门。志愿团的善举还影响着周边的年轻人,有位名叫钱东升的准大学生慕名到驻地,参与管理并参加支教活动,给孩子们讲科普故事。
陆琳说,志愿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传播优秀文化和文明,弘扬人文精神关怀,为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和乡村振兴做点实事,意义是深远的。同时,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学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也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