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03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0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0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8-08-15 10:21:39

高端访谈

对话安徽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炳银

  2007年以来,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我省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全覆盖的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基本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日前,就我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相关问题,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炳银。

  本报记者:李主任,我省现有的学生资助体系是什么样的?
  李炳银: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我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资助对象全覆盖,资助过程全覆盖,资助项目全覆盖),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首先,资助对象全覆盖。11年期间,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填补了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制度的空白,将民办学校纳入资助政策体系。
  其次,资助过程全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资助全程跟进,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为补充的全程化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
  最后,资助项目全覆盖。资助项目涵盖了普惠性资助、助困性资助、奖励性资助和补偿性资助、爱国感恩意识教育、自立自强意识教育、诚实守信意识教育等,构建了全方位的资助育人新局面。
  11年来,我省财政投入不断加大、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标准不断提高。学生资助政策的全面实施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有效资助,基本实现“应助尽助”的工作目标,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为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大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可以说,这些年,我省学生资助政策是不断趋于完善的,在这个完善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的?
  李炳银: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理念对资助工作起到引领作用。在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应助尽助,资助育人”的资助理念,资助政策构建紧紧围绕坚持“四个统一”来展开。
  一是坚持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始终把“资助育人”放在首位。构建了以奖、贷、助、勤、补、减、免等多元一体的经济资助和以诚信、感恩、自立、自强为主要内容的育人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在经济上帮助学生,更在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实现“资助育人”双重功能。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的有机统一,始终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早在2016年,我们做了一项统计,政府投入已经占资助总额的61.3%;同时,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校内资助,积极拓展社会资助,实现国家资助为主导,校内资助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格局。
  三是坚持普惠资助和精准发力的有机统一,始终把精准资助作为基本要求。资助政策体系既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如国家助学金、义务教育免学费等资助政策;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精准发力,如孤儿免学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部享受最高标准国家助学金、贫困连片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等资助政策。 
  四是坚持增加投入与强化监管的有机统一,始终把监管贯穿于资助工作全过程。我省在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建立了日常评价和年终评价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做到了监管的制度化、常态化。
  本报记者:教育公平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方针,那么,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如何兼顾教育公平?
  李炳银: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我省资助政策体系通过“三突出”实现“三公平”。首先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资助,实现起点公平。政策体系设计时在满足普惠性资助需求的同时更注重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特困群体和特殊专业给予政策倾斜,有针对性地加大资助力度,让他们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彰显学生资助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如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首先在全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12个县实施,高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部享受4000元国家助学金,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等。其次突出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实现过程的公平。建立资助校、院(系)/年级、班“三级评审,三级公示”制度,明确每级公示时限要求,规范评审条件和程序,确保评审公开、公平、公正。省、市、县、校四级常年开通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接受学生咨询、投诉并及时处理反馈。真正做到评审集体研究、公示逐级进行,投诉有回应,结果无疑问。最后突出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实现结果的公平。我省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评价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及实施效果,通过绩效评价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学生资助事业的发展。资助工作实施情况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33项民生工程前列,资助举报、投诉量逐年递减,全省学生资助工作连续四年在全国省级绩效评价中位列“优秀”等次。
  本报记者:新形势下,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着哪些新要求?下一步,该如何向深向实推进?
  李炳银:“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学生资助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的根本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现有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更深,自我发展能力更弱。如果不解决这些贫困人群子女的上学费用问题,教育就会成为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这些家庭就更加难以摆脱贫困。如何精准帮扶贫困人群子女,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灭“底层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穷世代穷”的现象,促进他们的家庭尽快脱贫致富是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协调关系,构建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推进精准资助,在提升资助工作针对性和综合效益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资助工作机构和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抓紧启动学生资助立法前期准备工作,逐步把资助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007年~2016年安徽省资助政策体系发展变化情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