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勇敢叫“不怕”,有一种精神叫“不屈”,有一种光荣叫“不凡”。我们共同见证,脱贫有多难,这片热土上的年轻人就有多拼。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团灵璧县委联系的一群年轻人苦干实干,用心用力帮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进展,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高麦麦:蛮拼的工作狂
2013年9月,她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基层公务员行列。
她是灵璧县娄庄镇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亦是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作为基层团委负责人和基层扶贫工作人员,她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将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成绩斐然。
因为工作突出,她被评为灵璧县2016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她是灵璧县娄庄镇团委书记高麦麦。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参加扶贫工作的?
高麦麦:2016年4月,国家扶贫工作任务开始艰巨起来,当时计划生育部门不像以前那么繁忙,于是,我请求领导把我调到扶贫部门去。当时是包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的,因为我想在不同的部门去锻炼自己。
记者:刚进入扶贫部门工作,当时主要忙哪些工作?
高麦麦:那时,扶贫部门就我和扶贫工作、站长两个人,我除了要维护系统信息,还要每天报很多表格,因为我们镇有23个行政村,八万多人口,所以工作强度很大,几乎没有假期。
记者:扶贫工作要对政策很了解,业务也要熟练。系统数据维护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它需要很高的业务操作水平及很大的耐心,不仅要维护系统,还要完成各种报表,真的不容易。
高麦麦:我深知作为负责全镇精准扶贫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吃透政策、熟悉业务,所以我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县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坚持先学一步、先懂一步。有不懂的地方,我就虚心请教别人,然后自己钻研琢磨,确保自己业务足够娴熟,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各种表格报送工作。扶贫工作涉及面很广,要报送的数据也很多,这就需要足够细心的人,恰好我总是能沉下心来,认真核对好每项数据,从不敷衍,做到每项数据都能准时而又无误地上报。
记者:工作上较真的人,休息的时间肯定就很少。
高麦麦:每到周末或是假期的时候,朋友打来电话总是说:“你怎么每次都在加班呀?”我给他们的回复是:“现在任务重,不能有丝毫懈怠呀。”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锻炼和沉淀自己是对不负青春最好的诠释。
记者:繁忙的工作,往往使人无法照顾好家庭和亲人,在这方面,你有过遗憾吗?
高麦麦:去年快到年底的时候,因为要准备迎接省第三方检查,我连续加班一个月,有一个星期每天录表到凌晨2时,当时真的崩溃过,偷偷抹过眼泪。第三方检查结束后,我才知道父亲病重。妈妈知道我工作认真,怕耽误我工作,居然没告诉我爸爸病重的消息。待我到医院的时候,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爸爸,我却说不出话。爸爸却说“你好好工作,我没事。”听到这些话时,我忍不住大哭起来。工作的压力,当时全都顺着泪水释放了出来。
记者:除了完成扶贫系统的维护和各种报表,你们还组织过哪些活动?
高麦麦:近两年,我们镇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青春助扶贫 青春志愿传真情”活动,帮助贫困老人打扫卫生;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春风送温暖 爱心助成长”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陪他们学习,给他们过生日;和当地卫生院一同下乡,给贫困户免费检查身体,将健康脱贫进行到底;和宣传部门联合举行精神脱贫演讲比赛,旨在帮贫困户树立脱贫志气,自力更生,在扶贫政策带动下实现稳定脱贫……
李兵:我参与 我骄傲
他负责两个村的扶贫任务。
参加扶贫工作以来,他通过开展深入的走访和回访调研,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增进了与贫困户的感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为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经常与村、组党员干部、群众、致富能手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询问他们对村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发展思路,认真做好民情日记,完成了一百二十多次入户调查工作。
他是灵璧县大庙乡团委书记李兵。
记者:参加扶贫工作,你们为贫困家庭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请你介绍一下。
李兵:2017年9月,在团县委的支持下,带领乡团委积极开展“爱心圆梦大学”活动,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大学新生每人2000元,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燃眉之急。同年10月联系大庙乡境内数十家规模以上爱心企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得到了领导、群众的好评。协调解决了一位贫困家庭子女考入大学学费不足和贫困家庭因宅基地纠纷问题引起的危房改造困难问题,联系帮扶需要危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完成危改工作。在上级团委、党委的支持下,协调五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帮助一位残疾贫困户自建游乐场项目……
记者:开展各种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优势,这段时间最近开展了哪些活动
李兵:组织开展李娟青年突击队帮助打造村容庄貌及贫困户家中的“五净一规范”工作、“大庙乡青年志愿服务队助力脱贫,我们在路上”相关主题活动;在大庙中心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扶贫路上不掉队”活动,动员团员、青年、团干部向贫困户、贫困人口宣传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帮扶政策,激发内生动力,力争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掉队。
记者:你在扶贫工作中,有没有很不顺的时候?哪些事让你感动?
李兵:在一次入户校验扶贫基础信息的途中,发生了惊险的事情,我们的车辆被一辆轿车给顶撞到路边的水沟里,车里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磕碰,万幸大家都无大碍。虽然当时大家都心有余悸,但为了赶上进度,还是很快投入到工作当中。有一次开现场会,到了晚上12时,我看到领导们还在会议室里集体加班,当时感触颇深,领导们尚且如此,作为年轻人的我们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
记者:你介绍一户脱贫的事例。
李兵:我包保的一户贫困户户主得了肝癌、肺癌,经常需要住院化疗,在大家的帮助下,今年4月,他借了扶贫小额信贷,开了家小卖部,生意还不错,终于能增加一份收入,该户健康扶贫的“351”、“180”政策减轻了他许多的医疗费负担,真替他高兴。最近,乡里环境整治新招了好多环卫工,都是优先任用贫困户,他和另一户贫困户也被聘用为环卫工,他们每天工作很积极,增加收入的同时为村容村貌的改善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记者:扶贫工程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我们要用怎样的态度干好它?
李兵:我们不缺少激情,但更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在脱贫攻坚这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坚守自己的信仰,锻炼自己的能力,担负自己的责任。
记者:扶贫带给了你什么?
李兵: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膛,自豪地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参与了,我骄傲。虽然很忙、很累,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为了这份荣耀与责任,我必须砥砺前行。
沈阳:驾校扶贫的开拓者
他提出,培养一个驾驶员,脱贫一个家庭的口号。
近两年,他免费培训了数十名贫困人员,使他们顺利拿到驾照。他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指示牢记心中。他立足行业特色,实施精准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扶贫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灵璧县传为美谈。
他是灵璧县平安驾校校长沈阳。
记者: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为贫困人员提供免费培训的?
沈阳:在灵璧县,驾驶员每月的收入不会低于3000元,可以说培养一名驾驶员,就能脱贫一个家庭。灵璧县平安驾校和东方驾校分别于2016年5月和2017年5月同灵璧县扶贫局签署精准扶贫合作协议,每年为县扶贫局和团县委推荐的贫困学员提供培训的实践场地、专业师资及学员考试等一系列服务。
记者:你们当时是怎么想起来通过免费培养驾驶员这个方式来扶贫的?
沈阳:我们驾校在灵璧县娄庄镇有一个培训点,在培训学员的时候,附近村的一个党组织书记找到我,问我是否能给贫困家庭的学员减免费用。我一听,这是好事情呀,要大力支持。在那个培训点,我减免了十来个贫困家庭学员的培训费用,效果很好,后来便推广开来了。
记者:你们免费培训是如何操作的?至今已经培训了多少人?
沈阳:平安驾校对来校参加C1照驾驶培训的贫困学员每位减免1000元的培训费用;东方驾校对全县范围内已建档立卡、具备驾驶条件的贫困户全额减免C1驾驶培训费用2850元。我们还做到贫困学员参加考试如若产生科目补考费用,由驾校出资减免。截至目前,两所驾校已培训出贫困家庭驾驶员67人,减免费用20多万元。
记者:我了解到,在捐资助学这方面,你们也做了很多工作。
沈阳:捐资助学是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驾校和东方驾校自成立伊始就同团县委实施了捐赠助学项目对接。我们每年拿出一万元助学金,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圆梦大学、爱心助学基金捐助等扶贫公益活动。截止目前,两校已资助贫困学生70多人次,资助近10万元;资助10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进入大学,资助金额三万元。
记者:灵璧县的扶贫开发公益宣传活动,你们积极参与,做了很多的事。
沈阳:我们每年都积极、主动参与县政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就业局、县扶贫局、团县委等部门开展的扶贫宣传活动,为活动开展提供展板、资料、人员、设备、车辆等方面的免费支持。近三年来,我们先后参与各类就业、培训等公益宣传活动100场次,宣传受众2万多人次。
记者:对于扶贫工作,你们下一步有哪些打算和安排?
沈阳:下一步,两所驾校继续开展好对贫困家庭学员的免费培训。今年两校对参训贫困学员全额免费(费用3000元),在县扶贫局和团县委的指导下,计划扩大培训范围、培训条件,力争达到年培训贫困家庭学员500人次。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新的打算:准备投资生产小麦打捆机,更好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