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带头为“青年好人”点赞
06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8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88期  下一期
市委书记带头为“青年好人”点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仲磊 通讯员 潘世鹏 发布日期:2018-06-15 09:53:09

池州市“青年好人”引领道德风尚

  6月6日,池州市委书记王宏通过手机微信链接登陆中国文明网,参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池州市6月份“中国好人”候选人张海香投票点赞。今年32岁的张海香是青阳县朱备镇江村村民,自2008年以来,她悉心养育遗腹子,替亡夫孝敬公婆十余载。
  在池州市,像张海香这样的优秀青年道德典型还有很多。对于该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包括青年道德典型在内的众多道德典型,该市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让好人事迹深入人心,让好人精神感染更多人。

树立标杆引领成长

  近年来,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致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打造“尚德之地,好人池州”,公民道德建设硕果累累,社会文明风尚初步形成,先后涌现出一名全国道德模范、一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2名“中国好人”、14名省道德模范。
  为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市各级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要,全力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领全市广大青少年讲文明、树新风。近年来,团市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青少年相约中国梦”为主题,着力从关心、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出发点,大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发现、挖掘和宣传、培养青年道德典型,推荐青年道德典型参评各级各类奖项,在市团代会、市青年联合会等会议、换届中注重将青年道德典型作为代表和委员候选人,让青年道德典型在思想上有荣誉、在政治上受关注。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将青年志愿服务与“最美池州人”、“池州好人”、池州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及青年楷模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志愿服务的时代内涵,通过拓展内涵,积极传播和美文化,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向上、向善、向美。

“青年好人”层出不穷

  池州大地,历来好人辈出。—大批青年道德典型的涌现,为“好人池州”建设增光添彩。
  荣获过无偿献血国家金奖、被网民誉为“最美志愿者”的池州籍外出务工青年朱治平离世后,在打工地浙江省和家乡池州市引起强烈反响。发现火情后为叫醒邻居而错过逃生时间的罗腊英,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见义勇为英雄”。
  在池州,好人丁常青的名字已经被越来越多百姓熟知。丁常青是池州市常青青少年成长公益基金发起人、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省青年创业者协会会长,获“中国好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靠勤劳和智慧先富起来的丁常青时刻不忘家乡父老,心系家乡的慈善事业。2007年7月,该市发生特大山洪,丁常青不仅自己捐钱,还动员身边老乡捐款。2008年,他出资近40万元为乡亲们修路。与此同时,他积极倡导、发起筹备北京池州籍慈善助学基金会,援助该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50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2009年筹资20万元资助26名大学新生;同时筹资近20万元万帮助家乡修葺学校,改善教学环境。多年来,他已捐出善款数百万元。
  割肾救夫演绎无价爱情的贵池区江口街道村民邱早霞;投身公益事业数年,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的东至县义工方敏;关心困难群众、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石台县原大学生村官王效龙;身在浙江省杭州市,时刻关注家乡发展,在短短一天内为家乡灾区募捐善款及物资24万元的池州市驻杭州团工委书记、杭州兴中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四兵……越来越多的“青年好人”用实际行动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奉献抒发自己对池州的热爱。

打造平台培树典型

  一个好人一面旗帜。为进一步树立好人好报、德行天下的价值导向,更好地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了《关爱和礼遇道德典型实施意见》,对道德典型进行全方位的关爱,让“好人有好报”有了制度保障。现在每到重大节日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都深入困难道德典型家中走访慰问,各地、各部门通过举办宣讲巡讲、报告会等形式,组织道德典型与社区、机关、企业、学校、村镇等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使道德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深入人心。2017年,该市对100名道德典型进行贷款授信2229万元,走访、慰问生活困难道德典型120余人次,慰问物资14.33万元,建立起礼遇帮扶道德模范的常态长效机制。
  该市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注重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从小事做起、在实处着手、往细处发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广泛利用文化场馆、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基地等场所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构建“清洁家园,孝老爱亲,结对关爱,公民教育”四个工作载体,启动月评“池州好人”、年评“最美池州人”等道德典型评选表彰、宣传、展示活动,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为引领,开展好人新闻发布会、道德模范巡讲、身边好人现场交流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打造“好人池州”高地。该市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给志愿者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采取从工作经费抽一点、向主办活动的单位要一点、争取财政拨一点等方式为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提供适当交通补贴和误餐补贴,必要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为志愿者争取景区门票优惠等,极大调动了志愿者们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定期培训机制,坚持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服务前培训和服务中培训并举,并注重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相结合,注重加强志愿服务理念、知识和技能、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工作水平。
  如今在池州市,一大批青年道德典型成为广大青年争相学习的模范,成为引领该市社会文明风气、影响和激励人们进步的旗帜和标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