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马或者留马 这个夏天注定与众不同
05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8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88期  下一期
回马或者留马 这个夏天注定与众不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6-15 09:59:03

团马鞍山市委发布514个大学生政务实习岗位

  6月11日,团马鞍山市委联合市人才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就读马鞍山市的大学生、马鞍山籍在外大学生共发布政务实习岗位514个,创新服务大学生的新模式、新路径,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也为城市发展、引进人才营造氛围。
  这些天,团市委联络部创建的“马鞍山大学生政务实习”QQ群里不断有大学生加入,各种问询、回复、互动,十分热闹。“前不久,通过‘马鞍山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平台看到活动信息的时候,特别激动。独自在外求学多年,一直渴望有个机会能够回家乡看看,一边参加社会实践,一边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15级财政学专业学生葛磊刚刚申报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体制改革科的实习岗位,并满心期待接下来这个不一样的夏天。
  “学期尾声,身边的同学们都在为了暑期实践而弄得焦头烂额。原本以为这个活动只针对马鞍山籍的大学生,当得知在马求学的外地大学生同样可以申报时,大家甭提多兴奋了”。河海大学文天学院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邓元钺从六安市到马鞍山市学习三年,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她申报了市供销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岗位,希望通过实践寻找知识短板,提高实操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在整个岗位申报的过程中,团市委工作人员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询问葛磊、邓元钺等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并给予实习指导,温暖了每一位学子的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马鞍山市对青年学生的关爱,对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邓元钺说。
  团市委联络部部长陈邵霏介绍,马鞍山大学生政务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是根据该市《关于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首次创新探索的一项服务举措。5月23日,团市委联合市人才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马鞍山大学生政务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重点面向各市直属单位、重点企业、青年社会组织,各级团组织等开发大学生政务实习岗位,面向全国高校招募马鞍山籍在外大学生和在马鞍山市就读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5月28日,大学生政务实习岗位开发工作推进会召开,团市委凝聚、整合全市力量,进一步推动活动中“人”与“岗”的招募与开发工作。“一方面积极宣传,动员大学生参与,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岗位开发。活动一经启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报名单位和学生数量持续增加。”陈邵霏告诉记者,“最初,我们计划开发不少于500个实习岗位。然而,短短两周的时间,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实际开发岗位共计230类715个,经过筛选发布514个。”
  活动中,马鞍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第一时间安排发动局属各单位、各部门进行筛选,并提供实习岗位10个,专业涵盖市政园林、新闻、文秘、中文、环境工程、计算机、新媒体等。“岗位涉及专业的种类较广泛,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实习平台,为马鞍山市的青年人才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在全力打造全民城管、智慧城管,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希望大学生们在实习中能够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意见。”该局团委书记沈古新表示。
  在参与岗位开发的83家单位、组织、企业中,马鞍山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涉及职能、研发、业务等领域的实习岗位50个。“一直以来,团市委在‘百助’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点支持。从校园招聘到对外联系,从荣誉申报到团队建设,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团市委的关心和帮助。当前,团市委开展如此有意义的工作,‘百助’责无旁贷,必须支持”。该公司总经理程磊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联合团市委的力量扩大活动宣传,待实习大学生到岗后将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并给予全面、周到的照顾。“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和“百助”一起,为家乡建设发展作贡献”。
  据悉,活动分为前期准备、实践锻炼、总结调研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团市委已联合市教育局和当地中学,全面摸底马鞍山地区重点中学近四年毕业生高考去向;同时联合各市直属单位、各重点企业、青年社会组织,各级团委专职、兼职、挂职需求等,开发实习岗位。实践锻炼阶段,团市委将按照“双向选择,合理调配”的实施原则,招募、遴选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返乡大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回来实习。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将参与大学生“我看家乡新变化”、助力家乡发展大学生座谈会、“走进青年创业园”、暑期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班等四个重点项目。总结调研阶段,实习单位将依据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开具工作鉴定,大学生可结合马鞍山市发展现状、实习岗位情况、具体工作案例、相关调研成果、自身专业知识等撰写一份实习报告。调研结果将有助于服务学生今后更好地回来就业、创业,同时有利于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学子岗前心声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学生李辛雨:很幸运能赶上这次团市委的政务实习,个人毕业以后对公务员是很向往的,但是具体岗位需要做什么、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还比较模糊。现在有机会通过实习去亲身体验,很开心,相信对这次经历对我们日后的就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崔俊:活动通过引进本地和外地青年人才,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咱们小马更年轻、更有竞争力。我觉得活动是对咱们马鞍山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城市魅力最好的体现。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汪方圆:大三暑假一直在学校做暑期社会实践和回马鞍山打工中纠结。因为打算毕业后回家工作,但是又对马鞍山这方面的工作岗位不了解,心里一直有一些发怵。这时候正好看见团市委的微信,超级开心地加入了政务实习的QQ群。我正在斟酌自己到底要选择哪个部门什么岗位,希望这次选择可以带我走向人生不同的道路。
  芜湖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李彩薇:实习活动为即将毕业处于迷茫阶段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为我们进入社会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感谢团市委组织这次实习活动,我会珍惜机会,做到不虚此行。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丁峰:实习提供的岗位不仅有企业,还有很多政府机关,使我们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角色和能力,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和作为政府机关人员所需的工作能力、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去感受差距,并通过学习缩小差距。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顾周凡:实习的机会非常难得,为马鞍山在全省率先提供这样的机会点赞,并且面向所有大学生,十分包容。期待可以得到实习机会,并且有所收获。

 

团团寄语

  “充实的假期更回味,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团市委为大学生搭建暑期政务实习的平台,经认真筛选,分两批一共发布了230类514个岗位,涉及到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等,为大学生提供了“先期接触社会,了解市情民风”的窗口。希望广大马鞍山籍学子能够积极参与政务实习,在实践中坚定青春理想、锻炼沟通能力、增长阅历才干,同时运用所学知识,立足岗位要求,深入开展调研,为单位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每位参与实习的学生都会因为这个假期而改变,这些改变会令你们更加明确自己作为未来国家主人身上应有的担当,祝愿大家用家国天下的情怀,将实习做得更加有意义。   

                                 □团马鞍山市委副书记  马  鑫

  马鞍山大学生政务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的推进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其中,岗位开发方面涉及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社会组织等,为大学生提供广泛而全面的选择空间。实践锻炼方面,“双向选择,合理调配”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缓冲和实践的平台;也为各行各业注入青春活力。重点项目方面,创新、创业既有广泛性又有针对性,这是整个活动的亮点。人才工作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系统性。城市的发展需要留住本土成长的人才,更要融入外来优秀的人才,通过政务实习活动能在学生们心里埋下一颗青春奋斗、建设家乡的种子,随着以后的工作、生活而生根发芽,拥有走不丢、忘不掉、放不下的家乡情怀。下一步,即将开始岗位选人、用人工作。首先作为岗位提供单位的团委,我们将在团市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为了争取岗位100%开发度,可以适当打破专业限制、合理调剂,让大学生有充分的实习岗位。其次在实习期间,做好实习学生工作、生活的基本保障工作。针对所学专业,匹配对应岗位,对所在部门要求传、帮、带,帮助其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并做好实习工作的日常管理;保证早餐、午餐供应,对学生给予团组织和单位的关心、关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最后做好政务实习实践活动期间的资料留存,为学生开具实习工作鉴定,整理归档并报送团市委。

                          □安徽省化工地质勘查总院团委主要负责人  邓  勤

  团市委组织的政务实习活动非常有意义,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提供了桥梁、纽带,对此,市立医疗集团团委积极响应团市委的号召,在集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除了提供医疗专业技术岗外,还有机关行政岗位,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锻炼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家乡发展中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也欢迎大学生毕业后能留在家乡,选择到医疗集团所属的各单位工作,加入我们,参与马鞍山市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身为马鞍山人而自豪。
                                         □市立医疗集团团委书记  褚  俊

  团市委举全市共青团之力,为大学生们办了一件非常有情怀的实事,为有需求的大学生们打造了一列与社会亲密接触的“直通车”,让莘莘学子进社会实践有路、为家乡服务有门。雨山区非常支持这项活动,也十分欢迎优秀大学生到我区开展政务实习活动,这项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服务地方经济、推进新时代美好雨山建设的有力举措。前期经过精心部署和广泛摸排,区内各企事业单位都踊跃提供岗位,各申请单位都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参加政务实习活动期间的保障做出了充分安排,努力为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在后续活动开展过程中,团区委将牵头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大学生在学以致用、服务人民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团雨山区委副书记  王文君

  大学生政务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它的益处是双向的。一方面,活动给予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重新剖析自我、接触社会、认识家乡的机会。通过接触外事办公室日常的业务性及事物性工作,真正参与到地方外事工作中,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更高、更广阔的维度上丰富对社会的认知,涵养家乡情怀。另一方面,活动将为外事办公室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当代年轻人才的诉求,创新我们的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外事办公室的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目前,外事办公室已经开始着手筹备大学生实习的接收工作,包括大学生锻炼内容的磨合和传、帮、带负责人的确定,日常生活的安排。我们将尽我们所能为“骏马”提供驰骋磨砺的天地,为他们在未来发展道路铺上一块坚实的基石,从而让他们快速成长、学有所得。
  □马鞍山市政府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李素琴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何佳、王珺,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