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淮南师范学院文明创建弦歌不辍,一路凯歌高奏,连续获得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和首届安徽省教育系统文明单位。
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淮南师范学院积极开展评选身边好人活动,树立好人典型,弘扬好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好人现象”。
“好人现象”蔚然成风
“目前,在全校师生中,我们有三名‘中国好人’、一名安徽省道德模范、一名‘安徽好人’和三名‘淮南好人’、四名‘淮南田家庵区好人’、一名淮南市学雷锋标兵、一个淮南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一个淮南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一个淮南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日前,淮南师范学院团委负责人庞秀艳告诉记者,“好人现象”在该校蔚然成风。
“随着学生做好事的现象越来越多,学校决定,健全好人好事推荐评选机制,营造一个‘当好人,做好事’的舆论氛围”。庞秀艳说,为此,该校制定《“我推荐、我评议师院好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鼓励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好人,在身边的同事、同学中推荐好人、宣传好人,形成师生“推荐、评议师院好人”的长效机制,积极向所在地市、区推荐好人典型、宣传好人好事,让好人精神在社会传承和发扬。
马玉东,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学生。 2011年6月3日下午,马玉东无意中在教室里捡到一个钱包,打开一看,共有六千三百多元现金和各种证件多张。他想到失主此时一定很着急,于是一路小跑将钱包交到保卫科,最终将钱包完璧归赵。
沈海,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学生。2011年,沈海的母亲因心脏病恶化做了心脏换瓣手术,沉重的经济负担使这个家庭几经沉没,偏偏祸不单行,父亲又突患脑溢血导致偏瘫。为了更好地照料父母,沈海把父母接到学校,一边上学一边照料他们。
焦超超,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学生。2016年12月10日13时左右,他坐在知明湖畔的座椅上休息,突然听到呼救声:“快来人啊!有人掉湖里了!”焦超超连忙跑过去,看见一对母女在水中挣扎,来不及思考,就跳进冰冷的水里,将这对母女救上岸。
除此之外,还有该校教师王永礼,学生沈海、焦超超获评“淮南好人”;学生邵魁、崔淮坤、焦超超,教师王永礼获评“淮南市田家庵区好人”。教师卢韫、朱亦平,获评淮南市首届、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在淮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评选中,教师陶立明获评淮南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教师姚政宏获评淮南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获评淮南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好人馆建在校园内
“我们学校获评‘好人’称号的师生越来越多,淮南市决定和学校共建淮南好人馆,就在学校里面。这对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有了一个展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阵地”。据悉,2016年4月,该校第11次党委会、2016年6月第12次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了淮南好人馆的筹建工作。随后,市校双方的牵头方于2016年7月成立淮南好人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淮南好人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了淮南好人馆项目建设推进会,完成招标、方案设计等一系列筹建环节。
2017年6月26日,淮南好人馆在淮南师范学院开工建设。该校党委书记陈年红高度重视淮南好人馆建设工作,多次调研、指导淮南好人馆建设工作。经过暑期紧张有序的施工,2017年9月28日,淮南好人馆在淮南师范学院落户建成并开馆。开馆当天,“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张宝、“中国好人”李元芳等一批淮南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齐聚该校,共同见证淮南好人馆开馆。
半年多时间万余人参观
日前,记者走进好人馆,展厅面积达五百多平方米,设序厅和“德韵流芳,至臻至远”、“德行淮南,至善至美”、“德耀群星,至敬至仰”、“德润人心,至情至义”、“德被好人,至诚至真”六个部分,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雕塑、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让好人事迹鲜活了起来,集中展示了淮南市一百多位全国、省、市道德模范,以及48位“中国好人”、181位“安徽好人”或提名奖获得者,210位“淮南好人”及道德模范、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这里面有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全国道德模范”张宝、“跪着上课”的小学教师李元芳、“带着父母上大学”的淮南师范学院毕业生沈海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淮南师范附属小学洞山校区两百多名师生参观了淮南好人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手拿笔和纸,边听边看边记,就像在课堂听课,不放过讲解员说的每一句话,不错过每一块展板。走到李元芳雕塑前,同学们激动地说,“我认识李元芳老师,她的事迹我们都知道”。好人精神,感染着学生。带队教师刘梅说,“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带领学生参观好人馆,学习好人事迹,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不仅小学生来了,中学生、大学生也都来了。大通区吴大郢芝英希望小学、安徽理工大学、淮南联合大学、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皖西学院、安徽新华学院等省内外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纷纷走进好人馆,倾听身边好人故事,感知身边好人精神。大家说,虽然不熟悉这些好人,但好人精神是相通的、感人的。
淮南市潘集区祁集镇许岗村村民许圣杰23年养育侄儿、侄女成才,于2017年当选“中国好人”。2017年夏天,他的侄女许咏春考取了淮南师范学院,成了大学生。得知大伯的事迹入选了淮南好人馆,她的内心充满了自豪感。每次参观淮南好人馆时,她都会主动给同学们讲起大伯的感人事迹。
“中国好人”李元芳扎根乡村学校20年,跪移在三尺讲台,每年用坏一根拐杖,践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无声誓言。淮南好人馆开馆当天,李元芳在学生们的搀扶下,参观了好人馆。来到自己的雕塑前,她难掩激动之情,说:“雕塑很逼真,太像了。”
好人,步伐坚定,有力量;好人,前进方向明确,不迷惘。好人,是一群不畏艰难困苦的人,坚信人生在于拼搏奉献,他们身上闪烁着青春的光芒和斗志,是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引领大学文化育人新气象。截至2018年6月,累计337次1.2124万人参观了淮南好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