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毕业请拿出更独立的姿态 家长陪读,不该被一棍子打死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8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87期  下一期
家长陪读,不该被一棍子打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世庭 发布日期:2018-06-13 11:01:56

   对许多家长来说,“陪读”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中学、大学,由中小学生的父母组成的“陪读大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的比例甚至更高。
   面对陪读,有担忧者认为家长陪读不一定有利于孩子学习,不当陪读只会让孩子“赔”更多。也有绝然反对者,认为陪读不应成为教育的常态。无论是担忧者还是反对者,他们都说得不无道理,但我认为,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陪读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首先,陪读是家庭重视孩子教育的表现。陪读人员流动是从农村流向乡镇、从乡村流向县城、从县城流向省市城市,这是一种“由下向上”的流动。不可否认,越是向上,教育环境就越好。向上流动,就是为了给孩子寻求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进而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另外,从一定意义上讲,陪读人数的增加、比例的增大,说明人们认识到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孩子教育的人在增多、比例在上升。
   其实,陪读不过是“孟母三迁”的现代版,都是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把古人为孩子成长而“三迁”的故事当成佳话,津津乐道,怎么对现实中的陪读就不能理解了呢?过去,我们总说家长不重视教育,现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起来了,并愿意为之投入,我们为什么又要对其口诛笔伐呢?
   其次,于孩子成长而言,陪读也是必要的。异地就学意味着孩子们要面临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即便是成年人,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完全适应也需要很长时间。而对孩子来说,需要的时间则更长、花费的精力会更多,独立能力差的孩子甚至可能在新环境下生活都成问题。有家长陪读,一可以在生活上照顾孩子,二可以教给孩子相关知识,并提供帮助。更为重要的是陪读可以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从而更快、更轻松地适应、融入新环境。
   情感发育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人情感发育的一个“窗口期”,错过了“窗口期”,孩子情感就会发育不良。促进孩子良好情感的发育,父母的陪伴不可或缺。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伴、同学、老师、社会环境等都会影响其“三观”的形成,但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还当是父母和家庭。当下,留守儿童身上隐藏或已显现出来的大量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家长陪读很有必要。选择全程陪还是关键时期陪,每个家庭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甘肃农业学院人文学院的一则调查表明,56%的学生认为家长陪读后成绩明显提高,31%的学生认为陪读后成绩无明显变化,13%的学生认为家长陪读后成绩有所下降。由此不难看出,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陪读对学业成绩的提升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孩子的健康成长,“读”固然重要,但“陪”更不可缺失。那种把孩子扔到异地上学后就不管不问,任其自由生长却美其名曰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做法,实际上是不重视孩子教育、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家长的严重缺位、失职。但是,当下,为什么很多人反对陪读呢?我认为,原因还在于以下两点:
   首先是对陪读群体界定过窄。除辍学者的不“读”不“陪”和留守儿童的只“读”不“陪”外,跟随父母在本地上学、跟随父母异地上学、父母跟随孩子异地求职或“全陪”的行为都是陪读。换言之,只要家有学生,且家长在陪,就是陪读家庭。如此,我们又有多少家庭没有陪读呢?因此,讨论问题,我们不能人为设限,专门去讨论某一特定人群的问题,不能聚焦问题并放大化。
   其次是对陪读中出现的问题归因错误。很多陪读唱衰者把陪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归咎于陪读本身,甚至直接把“陪”作为罪魁祸首。不可否认,陪读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否都是家长陪出来的呢?或者说是陪读才独有的问题呢?比如说,压力过大、对立情绪严重、独立性差等,显然不是只有陪读者所独有。如果家长陪而得法,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站在更广义的陪读界定上,我们会发现所谓的陪读问题本质上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陪读得法,家庭教育自然得当。所以,于孩子成长而言,陪读是必要的。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