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梅城小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开安徽省小学教育之先河”。(《安徽通志考》《安徽大事记》等载),始名“潜山县高等官立小学堂”址设“考棚”(《潜山县志》载)。1949年,学校名为“潜山县梅城小学”址迁县城东北角的天主教堂。
学校创立的背景是洋务运动中的“废私塾立学堂”,实为维新派的“新学”救国之策,爱国之举。基于此,学校将百年办学历史凝炼为“爱成就希望”的校园文化。倡导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去润泽学生灵魂,以教师的博学和人格的双重魅力去感染学生思想,以显性和隐性的校园文化去塑造学生精神。重塑了“爱”的物质文化校园环境;构造了“爱”的制度文化教育规范;提升了“爱”的精神文化育人品格。
迈进新世纪,学校以务实的作风、育人的基点、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投身新课程的改革,开展了以人为本、规范化管理的探索。在申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后,该校继续加大对足球课程的重视与投入,努力推广和普及足球运动,以足球社团为主打产品,在足球文化、足球技能、团队配合、协作精神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对足球的挚爱之情,力争掀起一股校园足球的热潮。
日常工作规范化
潜山县梅城小学制定了《学校校园足球活动方案》《学校校园足球训练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分工和职责,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狠抓落实。使足球日常工作渐渐走上正轨,争取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与积极参与下,足球活动渐渐铺展开来。
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在核定编制总量内配齐体育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需求,并至少安排一名足球专项体育教师。每年提供一次体育师资参加培训机会,该校定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
场地设施建设完备。场地设施、器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能满足体育工作的需求,并建设有适合我校条件的足球场地,足球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
体育经费保障充足。设立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不低于10%,保证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为学生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为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
深化体育足球改革
潜山县梅城小学深化体育足球改革,坚持健康第一,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定有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常年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注重提高训练效益,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保证体育时间。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每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或课外活动。
开发足球课程资源。根据国家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因地制宜,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和课外活动。
建立竞赛制度。不断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并趋于稳定;每年组织校内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年不少于10场;积极参加县城内校园足球联赛。
拓宽宣传渠道
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节,学校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征文、绘画比赛,最佳守门员、最佳射手和文明之星等评比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走进足球场,体验足球运动的快乐。在学校的电视台、校报上展示足球社团的活动与成果,在声势上形成氛围,引导学生关注足球,喜爱足球。
以足球促思想意识。现在城市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环境,长辈的溺爱,养成了他们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足球教学可以培养他们坚韧、吃苦、耐劳的性格,摔倒和跌跟头是家常便饭,慢慢地磨砺学生的性情,尽情地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潜山县梅城小学将在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在小学里普及青少年足球教学,把足球这一特色做好做亮,争取一年走上正轨,两年出成绩,三年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真正使足球项目成为该校的拳头产品,让踢足球成为新时代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