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网上报名将启动 三十三支流动的濉溪教育传习中心 校园特写 安徽农业大学搭建信息化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合肥市新庄小学“千名教师夜访万家”
06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83期  下一期
三十三支流动的濉溪教育传习中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晓 风 发布日期:2018-05-30 12:06:48

  (上接第一版)

寻找一颗伟大的心

  76岁的退休教师马勤忠最近特别的忙。
  记者在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带领一帮学生练习书法。
  “前几天才带领学生们开展过‘书法写习语’活动,初赛已经结束,这一批都是进入复赛的学生,我在辅导他们为决赛做准备呢。”濉溪县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马勤忠精神矍铄,最近,他受聘成为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传习中心的九名传习员中的一名。
  “太荣幸了,也深深感到肩上的重任。书写习语,用书法的方式,重温习语,传习经典。在书法传习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寄情怀明志趣,传写精神风骨,弘扬时代精神。学生们通过书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少年强则国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中国正向强国迈进,通过书法写习语,激发我们这一代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七年级六班学生梁鑫月告诉记者。
  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在传习活动中还开展了分享“新时代人物故事”专题活动,传习员、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校长郭胜道告诉记者,传习活动到底传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郭胜道讲授了学校传习活动的第一课。在准备讲稿的时候,内容的选择引发了他深深的思考。国家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众生皆是普通人,但因为有了一颗伟大的心,新时代人物故事的分享分为三个层次:分享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当知青的难忘的经历,分享新时代各行各业的代表性人物,分享身边的代表性人物故事。明晰价值取向,历练个人心灵,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伟大的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寻找伟大的心的故事分享中,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寻找一颗伟大的心。以爱做伴,在传习中,与学生走过一段彼此影响的灵魂之旅。

思想的播种机

  33支教育传习中心,336名传习员,濉溪县教育系统实现新时代传习中心全覆盖。
  杨经验,县教育局教研员、“中国好人”、县教育局机关传习中心10名传习员之一。在传习活动中,他分享的是“爱岗敬业,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互动式见实效的宣讲活动,实现新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的全覆盖,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研习传播工作,用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工作中已经形成良好的合力。”杨经验说。
  统一标识、活动内容紧扣时代主题、活动形式接地气有实效的建设标准,学习活动制度、管理使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制度保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保障、主动探索创新的工作要求,单春晓告诉记者,发挥新时代传习中心理论转换平台的作用,面向基层、面向师生开展研习传播工作,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受师生欢迎。
  流动的传习中心,思想的播种机。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杯茶。1999年,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民风民俗摄影展上,一组临涣茶文化的照片获金奖,临涣茶文化从而名扬海外,今天,濉溪县教育系统的一个个流动的传习中心也将以生动的姿态扎根皖北大地,传播传承。

学生梁鑫月在展示“书法写习语”作品

一位市民从县教育局门前经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