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健:从读人 到渡人 市县资讯 家长义务护学岗成小学生“护花使者”
05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83期  下一期
高健健:从读人 到渡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郭玮 本报记者 三水 发布日期:2018-05-30 12:45:08

  10年之前,很多不同的人坐在高健健面前,他们说,高健健听;10年之后,同样有很多不同的人坐在高健健面前,然后,他们听,高健健说。
  “原电视主持,现大学教师,全靠嘴皮子”。高健健的微博简介,寥寥几笔,勾勒了她的事业路径与性情一二。
  主持生涯
  高健健在合肥市土生土长,父母都是安徽大学毕业,她是书香门第中传统的乖巧孩子。高考,在父母曾经就读的安徽大学中文系和外语系里二选一,她选了外语系。毕业后的一天,高健健在合肥市长江路看到一张毫不起眼的小摊位,上书“安徽电视台第二届业余节目主持人大赛报名点”,她立马找身边的朋友借20元钱报了名。她知道,自己一直在等待的“人生”来了。
  比赛自然高手林立。艺术专业的强手众多,来自综合性大学外语专业的高健健显得格外扎眼,而这个没有任何主持背景与经验的外语生,竟一路突进,直至成为了比赛第一名。比赛结束,高健健选择了国际部。
  2003年,她把自己的岗位更改为“主持人”,职称由此变为“一级播音员”。同一年,她参加台里竞聘,成为高端访谈类栏目《前沿访谈》的制片人及主持人。《前沿访谈》把当时可以采访的名人都采访了。杨利伟、金庸、俞敏洪、郭德纲、李昌钰……一个个在各自领域蜚声前沿的名家及重大热点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坐在安徽电视台的镜头与高健健的追问前,为自己制造一次层层叠叠的精神洞见。
  在经历了15年主持和6年制片人生涯,做全了综艺节目、专题节目、知识竞赛、新闻、人物访谈等几乎所有栏目类型,伴随着“电视业最黄金的15年”共同狂奔之后,高健健感到自己在逐渐地空却。
  从教之乐
  2008年,高健健从电视台离职。她相继去做了一些事:生女,读EMBA,执教。
  2011年至今,高健健先后就职于安徽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的课程与老本行紧密相关:纪录片。
  “对主持人来说,当老师可能是最好的转行——都主要靠‘说’。只是在荧屏上,你无法预知观众的反响,你站在讲台上,学生的反应是即时给到你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不喜欢你的节目,会立马换台,学生不喜欢你的课,那就残忍了,立马玩手机给你看”。
  两种职业之间的这种“相通性”,以高健健的敏锐灵感为桥,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连线与对接。她依然记得十几年前主持一次元旦晚会,突然直播出了问题,导演告诉高健健,你需要立刻说几分钟的救场词。“表面总是很淡定,内心常常在紧张”的高健健调动大脑内的所有神经,张口来了一段大方得体的救场说辞,把空缺的场上时间饱满地填补了起来。很多年后的课堂,正在教授纪录片的她突然遇到为期50分钟的电化教育系统故障,她站在黑色的屏幕前,瞬间想到了职场上那曾经的“惊魂”一瞬,只是这次,她底气更足了,瞬间重启思维,在百余名学生面前,开始了又一次的即兴救场。她向学生口述了这部没播成的纪录片,讲自己的感受,讲自己的实践经验,她希望学生能够感知到“这个知识是与我有关的”。
  后来有学生反映,高老师口述的纪录片,比实际看了一次还精彩。
  “你去跟他们直接讲维尔托夫,可能他们会觉得太生涩;你告诉他们,这个采访可以这样做,那个纪录片可以那样拍,学生就鸦雀无声——这是学生们最专注、最享受知识汲取的时候”。
  这种充满现场感的教育方式在高健健看来也拥有风险。虽然她拥有两个乖巧而各有活跃思维的00后女儿,但在进入大学之前,她与各式各样有着可借鉴思维的成年人打交道。成为教师后,她深刻感受到电子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着自己的问题与障碍,于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击破与解决。
  她遴选“有趣的”纪录片。她给学生放《含泪活着》,一个贫困父亲的父爱故事,片子放完,有学生说,高老师,我上完你的课就去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她和学生聊“就业”,使用播放20世纪90年代初独立纪录片《彼岸》的方法告诉学生:你们走出象牙塔之后,有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应该怎么去解决;播放《平衡》,让学生知道动物保护不能只是空洞之谈;用《张纯如》让学生感受民族责任;用《幼儿园》、《老头儿》这样有着现实人文思考的片子,让学生感知人生。
  她印象很深的是放《幼儿园》的那堂课,高健健问学生:父母跟你们说过“我爱你”吗?她没想到的是,全班学生都是否定回答。“95后的孩子物质丰富,情感可能却是贫瘠的。我就告诉学生们,你们有爱就要说出来”。有学生事后跟她说,高老师,看了这个片子,我发誓以后一定不让我的孩子成为幼儿园最后被接走的那一个。
  为了进一步为学生们解决他们迫切需求和强烈向往的“交流障碍”问题,高健健计划接下来除了继续人文性的纪录片课程,还会开设采访、主持、沟通等课,意图将自己的“说话之道”与“思维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离社会一步之遥的学生们。
  主持时具备的“同理心”,让高健健在教学中收获学生们迅速的爱戴与信赖,每次开课,座无虚席。学生在“合肥工业大学”官方微博上为她画漫画,在学校表白墙向她表白,为她制作明信片;有学生没选上她的课,就每周从新校区赶到老校区,横穿城市近20千米,听完她的课再坐很晚的公交车赶回去;有的学生会完全不为学分,解瘾似的连续两学期都选高健健的课…… 
  教书,任重道远
  曾经,她以“说话”让人们与世界产生连接,现在,她以“说话”让学生们与世界产生连接,让更多年轻人更会“说话”。曾经荣誉等身,现在,讲台之上素面朝天的她,试图尽全力践行着“灵魂工程师”的荣誉重量。
  高健健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正切合着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通识教育目标。这和其所扎根与立足的土壤也有紧密关联。
  “我在合肥工业大学有一种莫名的回归感。可能因为文法学院的人文气氛,感觉自己一下找到同类人了”。
  高健健认为,大学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输,更是观念的分享,是对一个“人”的塑造:“原先是‘教书育人’,现在教书更要‘创新人才’。”
  今年3月,高健健应邀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开展以“追逐梦想”为主题的讲座,她通过以往几段不同类型的访谈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人生追梦的不同选择,以及成功道路上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
  高健健计划接下来为学生们进行微电影创作指导,让这些优秀的工科高材生用人文方式表达自我;由她牵头的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我的家风我来说”在紧张筹备中。未来,她计划成立高健健工作室,由此更好地与各个平台接洽,为学生搭建优质通识教育资源。
  “从业界转到学界,对我来说是存在阵痛和困难的。搞实战的人到了学术领域,如果被以学术领域的标尺来要求,可能很多潜能是伸展不了的。但是合肥工业大学让我感到很宽宏,思想严谨而博大,因材施教,因才设岗。所以,我到合肥工业大学后,发现担心都是多余的了”。学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她感动而感慨:“这是一所学校的人文环境和情怀,所以我总说,合肥工业大学具有‘大学精神’。如果高校都能拥有这样的胸怀,相信会鼓励更多的业界人士走进高校。”
  曾经读人,现在渡人,自言“想说就说”的高健健,话清两番人生道。

 授课中的高健健老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