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迎江区幼师尽展芳华捧获佳绩 “三大步”励志教育如春风沐校园 校园文化艺术助学生快乐成长 六安市金安区一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省一等奖 “彩虹桥”获国字号信息化应用成果
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83期  下一期
“彩虹桥”获国字号信息化应用成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 发布日期:2018-05-30 12:44:30

  本报讯  日前,在全国基础教育典型示范案例交流会上,由教育部遴选培育的75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区域和学校案例对外发布。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心学校彩虹桥项目作为52个典型的学校案例之一应邀出席会议,并获评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
  交流会是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的主题活动之一,中央展区有17个学校案例展览。大会以“信息化创新乡村教育公共服务方式”为主题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简洁明了的展示了“彩虹桥”家校沟通和区域远程合作信息化应用创新点,同时通过互动媒介、专题网站、电子书刊全景式地展示了彩虹桥项目的成长历程及创新故事,协作故事,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点赞并获现场推介。
  “这是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头连着家长,一头连着学生,让孩子阳光留守、快乐学习”。“彩虹桥”创始人龙鹏飞告诉记者,从2012年1月“彩虹桥”开通,至今已有七年,在各方面的关心下,从一个单一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已完成了从家校共育实践到学业课程建设的转型,并形成了丰富的“学与练互融”的学业网络自助游戏课程,实现了学生学业的精准支持。
  从2013年,本报记者先后五次前往罗岭中心学校造访“彩虹桥”,推出了《搭一座彩虹桥到孩子心间》、《一座美丽的彩虹桥》、《再访彩虹桥》、《信息化建设的“宜秀模式”》、《彩虹桥荣获全省大奖》等系列报道。此后,省教育厅向全省和教育部推介了“彩虹桥”。接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全国专家采取现场和网络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升华提炼,指导讲好应用故事,向外传播应用路径,使“彩虹桥”在同类地区成为能复制、可推广的应用项目。
  走访中,宜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徐永生表示,“彩虹桥”的各项创新成果得到教育部专家的肯定,非常不易,区教育局已经形成了“彩虹桥”三期培训方案,将全力支持彩虹桥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截至目前,已经连续开展了两期种子教师培训,培训了6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化创新应用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工作的常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