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上学路 烧出来的巨著 新材料作文要审题更准立意更深素材更广
04版:模拟中高考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8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5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81期  下一期
新材料作文要审题更准立意更深素材更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文 发布日期:2018-05-28 10:19:21

借材料以准确审题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均为“材料+任务”型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之“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材料选材多元。纵观近三年的作文材料,遍及时事、言论、事件、漫画等诸多题材,借选材类型的流转以反猜题、反套作。作文的前提是阅读理解,能否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含义决定着审题的成败,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类型材料的特征对其含义进行准确解读。
  二是任务指令多样。2015年以来的作文题较之前题干的一个显著不同是都在题干中添加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或对写作情境进行限定,或对写作对象进行明确,或对写作文体进行规定,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跟解答题作答一样的意识:问什么写什么,怎么问就怎么写。
  三是内容贴近现实。与以往的“坐而论道”的话题型作文不同,去年的作文材料大多呈现取自生活现实、反映时代特征、贴近学生实际的特点。这提示我们要多关注时事,思考现实问题,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言蔽之,新材料作文的核心特点就是“具体化”:背景材料具体化,任务要求具体化,写作对象具体化。基于这些新特征,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材料和题干以使审题趋于准确。
  首先,材料是立意的起点,必须围绕材料的关键在背景情境中作文,建构起材料和任务的关系,不能脱离关键词偏题作文或抛开情境写成话题作文。
  其次,任务指令是立意的归宿,必须严格遵循指令作文,对作文题干提出的范围、对象、文体等具体要求要严格遵照。
   总之,新材料作文要准确立意,必须充分挖掘材料的价值,将材料内容作为审题的背景基础,将题干任务作为立意的导向。
借矛盾以深刻立意
  内容是表达和发展等级的基础,内容立意是否深刻直接关系到后两个等级的得分,那如何才能让立意从准确走向深刻呢?
  2017年的新材料作文呈现从单一材料到复合材料、从单一任务到多种任务的发展趋势。如何才能在多重材料中切中肯綮牵住牛鼻子呢?答案是抓住材料的矛盾点。
  以2017年全国I卷为例,看似平静的材料背后却至少包含着两则矛盾:一是“我”的认识与“外国朋友”的认识之间有矛盾,所以才需要“我”帮助“外国朋友”认识中国;二是“关键词”之间的矛盾,要建构两三个关键词的关系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则必须在关键词的矛盾点找到它们的关联性,而且这种矛盾点关联性的难度越大,其立意的深刻度就越高。
借时事以拓宽眼界
  近几年的作文材料呈现出贴近现实引导考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趋势。
  所以在冲刺的最后阶段,不妨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将近一年来的重大新闻事件如“党的十九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文化传承与经典咏流传”、“生态文明与长江经济带”、“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博鳌论坛”、“革命文化与清明节”、改革开放40周年等进行梳理整合。一方面可以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阅读思维,另一方面可以积累素材学习写作。
  总之,作文训练在规范写作的基础上,应该在冲刺期充分利用外部的力量,让自己的审题更准、立意更深、素材更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