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山花儿在社团里绽放 市县资讯 图片新闻 校园简讯
07版:市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7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79期  下一期
市县资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5-23 10:37:54

天长市:千余名幼儿教师考业务知识

□特约记者  丁兆安
   本报讯 近日,天长市一千余名在编幼儿教师参加了该市统一组织的幼儿教师业务理论考试。
   业务理论考试试卷依据教育部编制的《3~6岁儿童发展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考试的内容为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幼儿教育理论。该市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40周岁以下教师均要求参加考试,其中还有8名40岁以上教师主动报名参加考试。
   据悉,该市教育体育局将根据考试成绩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考试的结果将作为衡量幼儿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作为幼儿园年度考核重要依据。
   一直以来,该市坚持把“以考促学”作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先后举办了中小学教师业务知识测试。据该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幼儿教师业务理论考试是第一次对幼儿教师素养的“摸家底”,后续还要进行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测试,并且今后通过业务“练兵”来提升教师“实战水平”,将逐步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合肥市:将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

□本报记者  刘  鸣
   本报讯 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切实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近日,合肥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会议在召开。
   记者了解到,专项治理行动将由合肥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实行联合监管,分为排查摸底、全面整改和督促检查三个阶段,在2019年6月前,完成不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集中整治,并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联合监管机制,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的资格准入和办学管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促进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健康发展。  
   专项治理行动将坚决落实“六个严禁”(严禁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办学活动,严禁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校外培训,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超纲教学”、“提前教育”、“强化应试”等学科类培训,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竞赛及培训,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兼职授课,严禁中小学校在职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及诱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等行为)。合肥市教育局将严厉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把纪律规矩在教育系统立起来、严起来,不断优化该市教育生态。

蚌山区:教育系统召开宣传信息培训会

□特约记者  王电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如何做好新时代宣传信息工作?如何科学应对新时代网络舆情?蚌埠市蚌山区教育和体育局于5月17日召开宣传信息工作暨网络舆情应对培训会。该区教育系统各中小学、幼儿园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特约通讯员、通讯员、局机关全体人员、网络舆情引导员六十多人参加培训会。
   培训会特别邀请该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冰做了《新媒体时代网络生态及舆情应对》的讲座。他从新媒体时代网络生态、网络舆情生成机制、舆情应对的方法和建议、典型案例剖析这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时化网络宣传工作的形势,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新媒体网络舆情发展的新特征,以及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他在培训中指出,面对舆情,我们要端正态度、高度重视、科学监测、积极正视,形成网上网下应对机制。对于教育系统易出现网络舆情的六类情况,他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会上,该区还对2017年宣传信息工作涌现出来的8个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13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徽州区:开展“教育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

□庄宝进
   本报讯 为提升教育民生工程政策的社会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黄山市徽州区教育局结合5月“民生工程宣传月”,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进校园。各校通过召开教师会、学校出一期教育民生工程宣传专栏、在校园门口悬挂横幅标语或滚动字幕、张贴民生工程宣传资料等,宣传教育民生工程政策知识、工程实施进展、项目政策、惠民实效,从而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
   进课堂。由班主任利用班会集中向学生宣传教育民生工程各项政策,并通过学生扩大宣传到家长,了解党和政府的教育惠民、利民政策,从而赢得全社会关心、关注和支持民生的良好氛围。
   进家庭。区教育局印发《教育民生工程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4万余份,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向家长和亲朋好友传达、讲解教育民生政策,提升宣传效果。
   进社区(村)。通过教师家访、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向学生家长宣传民生工程,确保教育民生工程政策内容进村入户、家喻户晓。
   通过“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开展,营造了全区上下重民生、促民生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