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安徽职教关键词 高校资讯 滁州市全面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06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7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79期  下一期
点击安徽职教关键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三水 发布日期:2018-05-23 10:47:08

  职业教育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紧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革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技术技能人才。
  区域协作
  4月27日至28日,长江三角洲职业与成人教育区域协作工作座谈会在金寨职业学校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主持座谈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交流了各省、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围绕长江三角洲职业与成人教育区域协作共同关心话题展开讨论。重点就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打造区域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工作、职业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如何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构建工作、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工作和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新举措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通过交流、研讨和经验分享,为推动新时代长江三角洲区域教育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聚焦问题、理清思路、增进共识。与会代表对下一步深化区域职业与成人教育合作充满期待。
  校企合作
  近日,在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加工车间里,宣城市工业学校2016级数控专业学生吴振兴动作娴熟地操控着机器,不一会儿,一件合格的零件就加工完成了。
  据了解,宣城市工业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和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南华电机”冠名班。学生实际上岗操作,锻炼了动手能力,教师的职业素养也得到提升。校企合作让优势叠加,企业既能获得高素质技术工人,又能和学校共同开发新产品。
  职业教育和市场有着直接的紧密联系,如何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按照“市级统筹,县级整合”的思路,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由2012年的487所精简到359所;全省高职院校取消和暂停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点310个,新增适应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需要专业点1353个。自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分类指导推进地方特色、地方应用型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初步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比例达80%以上。
  产教融合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的共识。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亳州中药科技学校通过对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双主体育人和双导师教学的探索,形成了与亳州中药特色产业相匹配的“现代学徒制”新模式。
  在亳州市华善堂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岳涛正忙着加工饮片。岳涛是亳州中药科技学校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但在这里,他的身份是工人。
  众所周知,药都亳州医药企业多,相关技术型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出来的熟练技术工人为医药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打算在更多企业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生命力之所在。截至目前,我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组建了41个职业教育集团,开展校企合作的学校占78.2%,参与合作的企业近3000家。根据省政府相关规划,到2020年,重点建设500个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20个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3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个省级产学研合作联盟,形成更具安徽特色、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多元录取
  在不久前结束的我省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招生2500名,而报名突破1.5万人,考生的报考热情远远超出了预计。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鲜明的区别,用“一张试卷量到底”的选拔方式存在一定弊端。近年来,我省全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模式。分类招生考试既考核文化素质,又重视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开辟了“绿色通道”。
  从2009年起,我省开始进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实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推进分类招生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技术技能人才,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经过九年的推进,分类招生现已成为我省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改革和考核办法也在不断改进,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导向,优化“知识+技能”考试结构,加大专业技能测试在招生考试中的权重和分值,进一步强化和重视技术技能测试,以利于更好地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两年前,合肥市通过整合市区八所中等职业学校组建的经济贸易旅游学校、工业学校,今年招生规模均超过3000人,在校生规模近万人,实现了“1+1大于2”的办学效益,撑起了响当当的职业教育品牌。
  工匠精神
  5月6日,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赛,在天津市主赛区和22个分赛区举行,共设84个项目,其中高职组51个项目,参赛选手近万人。我省组织166支高职院校代表队,432名选手参加全国51个赛项的比赛。我省高职院校代表队奋勇拼搏,勇创佳绩。截至10日,我省高职院校代表队共获七个全国一等奖、两个全国二等奖、九个全国三等奖。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技能培养体现了职业院校的价值。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协同等信息技术全面发展和应用,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职业教育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据了解,我省的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我省不少职业院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皖”派特色熠熠生辉,如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张士春当选上海电气“十佳青年标兵”,他为企业做的一项技术革新就让锅炉每天减少1000升左右的油耗;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刘飞继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之后,去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根据规划,教育主管部门还将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引导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重点建设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示范专业群。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深化课程改革,对接最新产业技术成果和岗位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我省还将继续推进各类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各类培训资源、各类职业教育经费和项目整合,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