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唱团歌 无奋斗不青春 华服展现传统文化 美国大学华人教授走进中学课堂 校园简讯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7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73期  下一期
美国大学华人教授走进中学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陈姝 闻超等 发布日期:2018-05-14 10:49:02

□通讯员  陈姝  闻超
  本报记者  晓  君

  5月7日下午,合肥市第38中学和平校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把嶙教授走进该校作“to be or not to be”莎士比亚专题课堂,部分八年级学生和英语、语文教师共同聆听了双语讲座。
  “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个人色彩丰富化,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让戏剧更具人情味,同时也将戏剧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把嶙教授从提出五个有关莎士比亚的问题来切入主题,就此展开,讲述了莎士比亚生活时代的背景,并将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戏说。
  把嶙教授还结合《哈姆雷特》在全球不同国家的演出和诠释,全面剖析了其戏剧作品的风格、语言及艺术特色,充分体现出莎士比亚戏剧在全球范围内的受众性和传承性。他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在阅读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注重理解莎士比亚的生活背景,发现戏剧独特的表现形式,领悟其不凡的艺术魅力。
  整场讲座,把嶙教授的精彩赢得阵阵掌声和中学师生的共鸣。
  □图片由通讯员陈姝、闻超,本报记者晓君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