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第一中学校报《耕耘》
05版:我们的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4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3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48期  下一期
亳州市第一中学校报《耕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3-27 09:50:32

  《耕耘》创办于1995年,由亳州市第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系亳州市第一中学校报,至今已办57期。谢启平校长回到亳州一中后,对校报工作高度重视,抽选精干教师,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以校报为抓手,塑造校园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学校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在谢校长的大力支持下,《耕耘》由原来的每期四版扩为每期八版,内容更加丰富,包括校园要闻、科室动态、名师风采、教研园地、国学经典、八面来风、心理导航等栏目,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展现学校风采,架设沟通桥梁,传递先进理念。改版后的《耕耘》更加深受师生的喜爱,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亳州市第一中学的一张颇具特色的名片。2017年,在第七届全省中学校报校刊评选中,谢启平获“十佳校报校刊校长支持奖”。本着“办学多元化,管理立体化。课堂高效化”的教育理念,亳州市第一中学依托校报,成立学生文学社团——耕耘文学社,后更名濯濯文学社,由教师王东颍任文学社辅导员,每月定期出版文学报《濯濯》,报道“濯濯”动态、介绍新锐作家、刊登社员来稿、交流创作体会、指点写作迷津、宣传作文大赛等。近年来,社员佳作时时见诸省级报刊,在全国各类作文大赛中亦是捷报频传。□王东颍


校长寄语
  校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师生展示才情的舞台,是增进学校、家长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在育人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亳州市第一中学校报《耕耘》创办于1995年3月,历经23年的风风雨雨,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伴随亳州市第一中学一路走来,泛着墨香的文字记载着这所百年老校的点点滴滴,见证着一中人的拼搏与荣光。办好校报,引领校园文化发展是《耕耘》的责任与使命。祝福《耕耘》,祝福所有辛勤奋斗在教育战线的“耕耘者”。
  □亳州市第一中学校长  谢启平

作品选登

答案在风中飘荡

□高二(15)班  吴青筱
    辅导教师  王东颍

  从教学楼到操场有几条路?这是语文老师在QQ空间里留给我们的题目。我们反响平平:好无聊的问题,管它有多少条路可走呢,反正我们是要选最近的那条呀。
  高中生活永远都是简单而刻板地重复着每一天,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该做哪件事、该走哪条路似乎已经被一届又一届的师生严格地计算好,绝对高效。上午9时30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从教学楼前的主干道直奔操场跑操,在9时55分准时返回。每天如此,除非下雨了。
  秋天的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跑操暂停。在9时30分到9时55分这段时间里,我和曼曼选择站在走廊上俯瞰校园。我们的视线“搜查”着目力能及的每一个角落,在灰蒙蒙的雨中,一切了无生气。第三天,无聊的我们忽然想起了语文老师的那个问题,也许,是作答的时候了。
  那一天,我们数出五条通向操场的路,后来我们又想到运用数学中的计数原理,还可以计算出更多条路径。可惜,没等我们计算出最终的结果,雨停了,每天的跑操又开始了。可是这一次,我们不再选择从主干道直奔操场,而是尝试着各种路径,并给每条路径取一个动听的名字。
  有时,我们会选择从主干道最左侧的梧桐大道斜穿至操场。秋风中,梧桐叶落得满地都是,我们努力让自己的每一步都踩在梧桐叶上,听那干枯的叶子中传出的秋天的声响。幸运的话,我们会亲睹一片叶子从枝头飘落,在空中翩翩起舞,真的如同课本上说的,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有时,我们会选择梧桐大道和主干道之间的那条银杏小径。那条小路上有一个小池塘,你说奇怪不?只有池塘边的那两棵银杏树的叶子最早变黄。青天下,秋风中,两树金黄仿佛是两首情诗,投影在池水中,被池中的红鱼吟唱。
  有时,我们会选择主干道右边的那条花园路,从科技楼、图书馆、实验楼的外围绕到操场。吸引我们的是楼下的花园,花园里的月季高傲而美丽地昂首挺胸,草地上星星点点的野花,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在秋天的天空下,安静又认真地生长。
  还有香樟迷宫、竹林幽径、合欢大路……
  每一天,我们都会尝试一条不同的路径,每一条路径都会带给我们新的发现。虽然我们每次都是最先飞奔下楼,又总是最后气喘吁吁地返回,但却总是带着发现新大陆的欣喜与得意。我们试图鼓动其他同学加入我们的探险,可他们总是从厚厚的书堆后面探出脑袋,一脸的困惑:有那闲功夫,趴桌上睡觉也好啊。我们相视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在本子上记下当天的“旅途风景”,并策划着第二天的新路线。那天,我们正商量着要从教学楼后面绕到操场去,因为楼后面立着一排排高大笔直的水杉。这时,班主任进来了,诚恳地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才能成功。从今天起,跑操结束迅速返回班级,9时50分开始课间10分钟诵读。”
  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老师想挤,总会挤完的。大课间的“探险”被扼杀,“从教学楼到操场有几条路?”答案也许只能在风中飘荡……

 

创新成就未来

□高二(15)班  王雪纯
    辅导教师  王东颍

  2016年10月26日,微软在纽约新品发布会上以一款台式机Surface Studio赚足了好评。在这个人人都是设计师、个个都想把头脑中的想法展现出来的时代,微软的这款神器无疑为人们的创造提供了无限可能。有评价称这款产品的创新超乎想象,其令人震撼的独特创意几乎颠覆和超越了人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把顶尖的技术与产品的美学融合到了一个巅峰的层次。就在此前不久,我们还在担心在与苹果的竞争中,渐趋保守的微软会不会风光不再,甘拜下风。毕竟,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科技领域,安于舒适的茧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并不鲜见。
  2013年,诺基亚硬件部门被微软收购。这家从纸浆业起家的百年老店,早在本世纪初就一步一步打败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大品牌,于2003年至2006年达到巅峰,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72.8%。与此同时,以电脑为主打的苹果、微软也瞄准了手机市场,并将无限想象应用其中,于是,智能手机悄然问世。当微软与苹果打得火热时,诺基亚却一如既往地坚守自己的传统,对“智能”更是不屑一顾。网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苹果说我长得美,诺基亚说我禁摔;苹果说我应用多,诺基亚说我禁摔;苹果说我很好玩,诺基亚说我禁摔。”这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笑话虽不无夸张,但也道出了诺基亚一味地重复自己,忽视创新的企业惰性。这也许就是诺基亚失败的主要原因吧。
  无独有偶,曾经占据全球胶卷市场2/3份额的柯达公司于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与其说是数码时代击败了柯达,倒不如说是柯达自己击败了自己。尽管柯达早在1991年就已研发出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但是当时的柯达高层却对研发人员说:“这玩意儿很可爱,但你不要跟别人提起它。”满足于胶卷带来的辉煌与利润的柯达,拒绝创新,一味地重复自己,错过了一个又一个转型的最佳时机,最终将自己活活窒息在厚重的茧壳中,羽化成蝶只能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去的成功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前进的阻碍。在这个追求创新的时代,无论是个体还是团队,都要敢于突破传统、超越自己。有时候,重复自己非但是可耻的,更是致命的。破茧方能成蝶,创新成就未来。

 

寻找岁月中的快乐

□高三(11)班  赵  轩
     辅导教师  王东颍

  我趴在窗台上,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暖阳烘开了一树木槿花,花从紧簇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望着楼下嬉戏的孩童,空气中荡漾着他们爽朗的笑声,我转身走进卧室,熟睡的母亲打着鼾声,我静静地端详着母亲,皱纹已经爬上了母亲的眼角,双鬓也有了些许白发。曾记得,我无意间问过母亲:“你快乐吗?”母亲当时满脸自豪,回答道:“当然啦,你那么孝顺,咱家里那么和睦,我当然快乐啦。”母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个女人要操劳多久,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啊?那欣慰的笑容便是母亲快乐的答案。母亲虽然在岁月中慢慢老去,却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母亲为家庭的美满、和谐付出努力,品味着家庭为她所带来的满足感。
  我小心翼翼地走下楼去,一个人走在这熟悉的街道,道路两旁竖立着高大的梧桐树,树叶在风中摇曳,我看到街边店铺里做糕点的小女人忙碌的身影,她娴熟地将热气腾腾的绿豆糕从制作箱中取出、打包,微笑着递给顾客,说:“期待您的下次光临。”
  一块绿豆糕要经过多久的用心,才能得到顾客的赞赏啊。用心对待工作便是糕点铺阿姨快乐的答案。她精心制作糕点,热情对待每一位客人,虽然有些繁忙,但她却乐此不疲,享受着自己的工作。
  继续向前走,看着道路上行色匆匆的人群,他们在岁月中行走,对岁月中的快乐或是熟视无睹,或是浅尝辄止,当他们思考快乐是什么的时候,他们会迷茫,这个答案在他们的世界里飘荡。
  这个夏天伴着聒噪的蝉鸣仓促地结束了,我步入了高二。高二就像静默在无边大海上的一座孤岛,有许多的未知等待探索。身为舵手的我驾船驶向未知的世界,然而,通往未知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突如其来的巨浪打破了宁静的海面,使我迷失了方向。
  任何人都阻止不了时间的流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每天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我们无声无息地体验了生活中的种种境况,每个人都乘着岁月这列火车,穿越人生这条轨道,经历了岁月带给我们的一切。用最真实的自己微笑着接受这一切。
  把双手张开,去拥风入怀,风似乎在告诉我们,坦然接受岁月中的事物,领悟岁月中的快乐,这样一切便都会安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