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个英语单词背了十多遍,政治、历史课本背了七八遍,各科笔记翻得破烂不堪,走路时总不忘戴着耳机练英语听力……
刘丹,砀山中学2017届文科实验班学生,高考分数591分,现就读于对外经贸大学。
以前,我总认为考上大学是我高中三年的终极目标,高考只是我借以达到此目的的途径而已。现在想来,最有价值的恰恰是迈进大学之前的那段备考之路。
因为在那段夜以继日、收效甚微、屡战屡败并屡败屡战的日子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执著。
记得刚进入高三的时候,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因高考的突然逼近而感到迷茫,又因自己的成绩稳中有降而感到焦虑。整天忙到不行,一天结束后却又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为何而忙。我觉得这样稀里糊涂地“忙”下去不行。我一定要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此有计划地前行,而不应该说是踩在西瓜皮上往前滑滑到哪儿是哪儿。于是,我决定我要考清华大学。以我当时的水平来看,这可能是一个说出来都会被人笑话的目标。但是我知道说是没有用的,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我知道我和别人有不小的差距,也知道自己有不少的知识漏洞,所以,我并不指望自己稍微一努力就能取得很大进步。我告诉自己只要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足够了。可是当每天都要面对一堆堆课本、试卷和讲义的时候,才知道“坚持”二字做起来有多难;当每次考试排名落后的时候,我也会沮丧、会哭;当我感觉压力很大时,头发会大把大把地往下掉……可这一切都不足以成为我停止不前的理由。我告诉自己要竭尽全力、要永不放弃,不只是为了自己,更要让那些最关心我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活得更有尊严。
慢慢的,我不再喜欢和同学们嬉戏打闹,我喜欢安静的自己。环境的安静是读书所需,心灵的安静更是读书所需。更何况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是寂寞的,但我身处其中自有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基础的日渐扎实,知识的日趋丰富,能力的飞速提高,思维的缜密成熟。
高考前两个星期,我不愿意像某些同学那样以马上就要高考了为理由而放纵自己。相反,我请假回到租住的房子里,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里做最后的考前冲刺。早上5时起,晚上10时半睡;为了方便复习,把要看的东西全部放在床头;为了节省吃饭的时间,我买了很多榨菜、泡面;身上的T恤穿了三四天才想起来:哦,该换衣服了……真的是生平第一次那么不讲究。正是这样绝对的投入,两个星期内我把所有试卷上的错题对照着考点、结合着课本又整理了一遍,并将各科的易错点、注意事项逐条列了出来。所以,我高考的时候内心非常平静,因为我真的准备好了。
我始终相信上帝是公平的,我相信我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最终,我考了591分,文科第二名。
填报志愿那天,我一进教室便有一个同学对我说:“你可是咱们班今年最大的黑马啊。”在他们看来,我高考考了文科第二名是件出乎意料的事。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少:3500个英语单词背了十多遍,政治、历史课本背了七八遍,各科笔记翻得破烂不堪,走路时总不忘戴着耳机练英语听力,为了一次学习机会而费尽心思筹得学费……
为了高考,我做了所有我能做的努力。至于那个清华大学梦,我始终不觉得我是痴心妄想,反而觉得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正如一句俗话说的那样:油无压力而不出,人无压力而不进。尽管最终我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但我并不觉得遗憾。若是在天资上我不如别人,那么我愿意用时间和勤奋来弥补,我打算用高中三年加大学四年共七年的时间圆我最初的梦想——我要考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爸妈的时候,他们却不厌其烦地叮嘱我说,要吃好、睡好啊,不要太累啊,反正已经考上大学了,不要让自己那么紧张啦。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总是不懂我的想法——是,大学没人管我,我可以一觉睡到8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我可以拿出手机聊聊QQ、看看微信;我可以上完课把书一扔,和她们一起去逛街、玩耍。然后只需要在考前三天把重点突击一下,拿个及格分保证不挂科就行了。
这样的大学四年当然很享受,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无数个日夜我拼命、拼命、拼命考上大学不是为了这些。我来,不是为了做有价值的事,而是为了做最有价值的事。我19岁,这么一把充满希望的好年纪,若是浪费,于心何忍。最励志的话语可以由别人来说,但最精彩的故事必须由我来写。
我知道在对外经贸大学比我优秀的人多的是,我明白大学四年我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是最基本的,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我要不断提高自己关于人际交往、交流沟通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一切都意味着大学是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地方。
但是,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无论逐梦的路上有多么不容易,我都要大步向前。
愿我执著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