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土坯房不见了 本报学生记者给学校“穿新衣” 唱最美家乡戏
02版:学生记者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4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3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48期  下一期
本报学生记者给学校“穿新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光明 发布日期:2018-03-27 09:40:52

    又是一个开学季,为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气息,在各校记者站辅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本报黟县柯村学校、宏村学校、碧阳初级中学的学生记者在学校墙壁、围墙、楼梯道等多处精心绘制“文化墙”,给墙体穿着美丽的“新衣”,将校园装扮一新,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春天的到来。
    柯村学校的学生记者充分利用地下通道,打造走廊文化,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文化和革命老区红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现代文明相融合,精心打造图文并茂、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墙”,让大家在享受美丽环境的同时美化了心灵,成为学生们业余时间的“活课堂”。
    黟县宏村学校的学生记者挖掘古徽州文化资源,全面装帧文化长廊,把传统经典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墙报之中去,他们在文化长廊里设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德育之星等诸多板块,方便父母在接送他们的同时,观看文化长廊里的展板,更好地了解学校。
    “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寸土地传情”。碧阳初级中学的学生记者在教室走廊悬挂独具徽州特色的楹联,在教室门口张贴师生的书画作品,并创设读书角。
    参与活动的本报宏村学校学生记者方芳说,通过绘制墙体文化,自己的心灵得到了熏陶,同学们在多彩多姿的“文化墙”边穿行,言行举止都比以前变得文明、和善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