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鞍山市雨山区教育局和雨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办的2017年雨山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结束。活动过程中,该区所在学校和学生展特色、拼创意、比手工,在浓厚的科技氛围中互相学习、不断进步。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几年来,该区教育系统始终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突出“互联网+”建设模式,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阵地建设;完善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让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使用效果达最佳化;夯实科教队伍和人才基础;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推动该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整体协调发展。各学校因地制宜,突出实践特色,谋求科教发展。
抓硬件 完善配套设施
该区自2016年实施教育信息化提升计划,累计投资1542万元,探索开展“互联网+”教研、微课教研、移动终端课件制作培训、创客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应用活动,实现现代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共建有创新教室三间、机器人教室两间、3D打印教室三间,分布在辖区内的山南小学、花园中学、雨山中心小学、雨山实验学校等。
在雨山实验学校新建的创客实验室和科技活动室已启用。在创客实验室,无人机、机器人设备、12台笔记本电脑与3D打印机,还有学生的3D打印作品都整齐摆放着。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习创意编程、3D打印技术等相关科学知识,在后期还能通过桌面机床,学习鲁班锁的制作。
科技活动室分散展列着近30个体验科学设备。该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进行三次至四次主题教学,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了解数学、物理等科学知识,如通过雅各布天梯,观察放电现象;通过无皮鼓,学习红外线控制的原理;通过水压和气压关系演仪,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图形演示声波,让声波看得见,让学生们在玩中学科技、在学中长知识。
重师资 提升软实力
“硬件设施在完善,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雨山实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方春表示,去年,他和教师陶明庭一起前往广东省广州市等地进修。除了选送教师培训,该区教育局还开展科技沙龙,于3月13日邀请湖东路第四小学教师高先玉,为全区科技教师带来生动讲座。
可以说,夯实科教队伍和人才基础是该区科教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该区18所中小学都建立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并落实各校自然科学课教师科教工作与课程教学一岗双责的科教责任机制。同时,区科学技术协会、区教育局共同健全、完善了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机制。
科学施教,不少学校领导起表率作用。四村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刘旭东是该校的科技教师;采石小学校长王宏武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实践活动,并多次获省、市奖项;翠螺小学校长徐福红主持省级科普课题研究,政教处主任张树新主持开展气象、种植、科普宣传等活动;育才小学利用社区教育带学生们定期走进科普之家,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兼学校科普辅导员。
通过教师培训机制、开展讲座学习他人经验、老教师带新教师等实际行动,该区青少年科技辅导骨干队伍不断壮大,软实力在不断提升。
创特色 因地制宜推科普
有人说,科技创新,既要“精”,又要“新”。该区不少学校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创建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2013年3月,翠螺小学以“因地制宜,翠螺小学创建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实践研究”为题,申请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翠螺小学有着一批热爱科普教育的师资队伍,立足地区、学校、学生实际,挖掘地方科普教育资源,开展以学生小种植、小饲养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教育活动,打造出“花卉园”、“果树园”、“小农场”和“宠物园”等可以让学生进行科普研究的小基地。
该校还开发科普教育校本教材,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学科研训活动,探索科普教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该校的科学课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课表、进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堂,科技教师带领学生,走到室外进行各类科普小调查或小实验,如气象调查、水调查等。
齐合力 家校共育促发展
截至2017年,该区参加各类科技创新赛事的学生已经突破8000人次,超过了该区中小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不仅参赛学校数和学生数增加,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也在大幅度提高。2015年以来,该区先后有91名学生获市政府青少年创新奖,累计选送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创造发明、科技实践、科学幻想绘画、科普小论文、机器人竞赛等参赛作品近千件。
每一位获奖学生的背后有教师的指导、学校的支持,更有家长的帮助。只有家庭和学校齐心合力,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除了日常的家长会,四村小学深业校区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共育活动,如爸爸进课堂、妈妈志愿队、爷爷护校队。来自各行各业的爸爸们走进课堂,为学生普及各类知识。
创意源自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是孩子的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小困难,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会出现一个好的创意、好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