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途中 有你真好
11版:工作室驿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3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3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行在途中 有你真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3-07 10:32:24

  编者按    从2015年到2017年,短短两年间,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娄燕芳语文工作室成员由建立之初的四位,到六位、八位,直到现在共十位。教师们奔赴一处,通过读书、写博、研课等活动,在沉潜、积淀、锤炼中,充实着自己的教学生活,丰富着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逐渐成长为学校乃至区域内的教学骨干。
行走在成长的路途中,他们不仅体验素质提升、专业成长的幸福,还在工作室——温暖的大家庭中感受互帮互学、陪伴成长的温情。今天我们走进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感受下他们在工作室中的点滴温情。

 

遇 见

□五(2)班班主任  陈金明
  加入六小荣城分校娄燕芳语文工作室,幸运地遇见了一同追逐梦想的工作室室友,特别是引领室员圆梦的“室长”——业务副校长娄燕芳。
  她是名师,是校长,更是身体力行的知心姐姐。赠书、订阅杂志,和我们一起读书、聊书,带着我们将阅读变成兴趣。写博、编印个人博文集、编辑工作室简报。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日常工作的点滴,将写作变成习惯。学习朗诵、演讲技巧、坚持练字,只要是优秀语文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她都带领大家去锤炼。
  庐阳区第七届课堂教学评比,已过去两年了,但其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记得赛课前夕,我还在外地学习,娄校长通过短信叮嘱我要好好研读文本,读透教材。回校后,她也第一时间找到我,询问我准备情况,并带着我将课文一篇篇分析解读,从字词理解到篇章把握。提前一周,我们知道了赛课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因为文章长,且是名著《水浒传》节选,很难把握。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细心的娄校长觉察出了我的担忧,找到我耐心地说:“金明,不要有思想负担,上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可以出彩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还有一个团队呢……”接着,她就帮我备课,从导入语开始,一字一句斟酌打磨。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下班,中午就休息了吃午餐的半小时,一篇教学设计出炉了,看着这一份详案,我心里有了底。虽然下班时间已到,但她还在叮嘱:“你今晚回去辛苦下将教案熟悉熟悉,明天上午第一节课试上一下,我们再来修改完善。”接下来的几天基本都是上午试上,接着修改教案、打磨语言,直到下午下班。后来和同事聊天,才得知娄校长一直有午休的习惯,中午如果不休息,下午有时还会头疼……每每想到这,我心中就充满了愧疚。
  这样的磨课场景还有很多,就拿参加庐阳区第八届课堂教学评比的我们工作室的室友来说,他们的每一节课都是在这样的反复推敲、打磨中尘埃落定。
  遇见娄燕芳语文工作室,遇见我们可亲可敬的室长娄燕芳,是我们的幸运。每每品尝到专业成长带来的幸福时,总会感恩她一路的引领与陪伴。

 

忙碌着 成长着

□三(2)班班主任  程雪梅
  庐阳区课堂教学评比两年一次,工作室四位室员报名参加语文学科比赛,勇敢接受磨砺和挑战。
  马姐抽的是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赛课表现,令评委大赞精彩。小楠哥抽到的是说理文《说勤奋》,因为他进校不足三年,我们大家开始都为他捏把汗,没想到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连十多次打磨后,课堂目标愈发明晰、重难点把握更加准确,教学底气越来越足。陈兄抽的是《莫高窟》,基本功扎实,老练稳重的他反复啃教材,精心预设。请教室长,询问室友建议。那天,他最后一个登上赛课舞台,从容的教态,精心地点拨,巧妙地引导,让听课老师印象深刻。珏妹也参加了这次比赛,周四就要比赛了,而周二是她的大喜之日。但她一天婚假没请,把自己关在一间空教室里一下午理清教学思路,又请来工作室小伙伴一遍遍帮她指导。平时的她虽然故作轻松,可看得出她顶着巨大压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次试上,她的进步是惊人的,干净、高效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加入工作室就意味着选择了忙碌与奋斗。不过,也正是这样,我们才体验到了专业成长的快乐。

 

“书虫”——陈兄

□四(2)班班主任  任声楠
  室友陈金明,我习惯叫他“陈兄”,比我大4岁,是位书虫。
2016年秋天,工作室组织小伙伴去南京听课学习。我和王珏、雪梅说着出发时的趣事,却发现少了个人。唉,陈兄哪里去了?环顾一周,发现他坐在旅客休息区的椅子上,已经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了。他读的是《论语》,从他读书时眯着的眼睛、微扬的嘴角,我想他一定在和书里的“朋友”聊得正欢呢。
到了南京,陈兄为大伙儿安排好了住处。我站在窗前,想着利用学习的空隙,去饱览一下六朝古都的风韵,正准备张口问询陈兄怎么去秦淮河,回头一看,只见他伏在案前,手中的笔在纸上一会儿画着线条,一会儿又在书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做着批注。他凝眉蹙额,嘴里念念有词,应该是孔子的伟大思想与他有了心灵的碰撞。后来又跟陈兄一同出差几次,每次都看到他的背包里面鼓鼓囊囊地塞着几本书。和这样一位爱读书的哥哥共事于一个工作室,常常嗅到他身上的书香,不知不觉中我也爱上了阅读。
我常常想,他如此低调而沉稳,或许与他的这份“书心”分不开。

 

我们的“马姐”

□四(1)班班主任  王  珏
  “马姐”是工作室的室友。在教学中,但有所问,马姐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态度永远亲切热情,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记得参加庐阳区课堂教学评比时需要上交教案,我没有经验,不知从何下手,马姐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帮我整理、修改教案,还将自己所写的教学心得和感悟给我参考。看着厚厚一摞手稿,我如获至宝,回到家里小心翻看。其中有她的教学感悟、磨课心得、教学反思和大量的读书笔记。说来惭愧,有些书我也看过,可是却从没像马姐一样将所思所感一丝不苟地记下。在马姐从教的十几年中,她随观随想随记,笔耕不辍。通过文字,我能感受到马姐追求心灵自由,追求高雅情致的心境。她对世事看得透彻,却仍能悠然自得地享受教学生活,品咂琐碎人生中我们感受不到的美好。
  加入语文工作室后,马姐开始用网络写博文。恰逢她毕业班结束,回过身来教一年级,马姐仿佛由从容优雅的“老教师”变为了青涩稚嫩的新教师,她的博文中,无论是照片还是文字。都透着盎然的情趣。她写道:小豪脾气越来越古怪,倔强!我想和他多聊聊,了解他内心想法……
  她是指点迷津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伙伴,更是智慧圆融的同行人。

 

小陈的智慧

□二(4)班班主任  朱娟娟
  学校图书馆要开放,我主动请缨,业余时间做图书管理员。但学生借书时无序混乱的场景让我有些害怕。怎么才能让学生借阅图书快捷有序呢?我一筹莫展。
  室友小陈得知我的烦恼后,要和我并肩作战,共破难题。她先和我一起请专业人员帮忙加载管理图书的软件,由于图书馆没有网络无法远程操作,小陈又来回跑了好几趟请专人帮忙。两周后,网络问题解决了,我俩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图书管理操作系统,借书卡也拿到了。
  周四下午,图书馆终于要重新开放了,我满怀喜悦。可还没走到图书馆,就又听到一片嘈杂声。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扯着嗓子喊:“同学们,请你们排好队,来来来,咱们排成两队。”但是嗓子喊破了,学生依旧叽叽喳喳。只见小陈走到学生旁边,不知使了什么魔法,霎时间,场面井然有序。只见她指挥着学生们一个个排好队,还教他们怎么借书。她拿着书,微笑着边演示边解说:“来,把图书卡的二维码打开,再把图书前几页的二维码打开,正对着老师,扫一扫就可以了,别挤,咱们都能借到书。”借书队伍越来越直了,声音也越来越小了,学生安静有序地按照小陈的要求很快借到了书。
  热心的室友小陈不仅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还让我明白,有策略地工作事半功倍。

 

温暖相伴

□二(2)班班主任  陈  茜
  下午,刚上完两节课的我急忙往图书馆赶,心里一再盯紧自己:“下周就要开馆了,这周一定要把所有的事情张罗好。”
  打开图书室的门,书一摞摞凌乱地堆放着,书柜上的灰尘覆了一层又一层,待办理的近千张图书卡赤裸裸地躺在那里,我猛咽了几口苦水,转身想锁门而去。就在这时,小朱向我走来,带着淮北方言,笑眯眯地问:“咋啦?”“太多事了,我不想……”“做”这个字我还没有说出口,就被她打断:“你不能这样半途而废,咱是教师,首先得给学生做个榜样,遇到这点事就撒手不做了,学生们还怎么信服我们?再说,图书馆办好了,学生就能去看书了,想想他们借书时那开心的模样,你忍心放弃吗?”几句话,说得我面红耳赤,怔怔地杵在那。然后,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头,柔声说道:“你不要害怕,有事咱俩一起扛。”看着她那坚定而又诚恳的眼神,我决心和她一起把图书馆办出个样子。
  我整理书籍,她打扫卫生,我登记学生信息,她修补旧书,一切都在有序进行着。就在我长舒一口气时,却忽然发现横在眼前的近千张书卡还没登记,我的眉头再次拧成“川”字。看着我为难的样子,她忙安慰说:“别急,剩下的事交给我做,你还有孩子,赶紧回家吧。”我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却被她推出门:“你放心,我一定能办好。”说完,立刻低下头“哒哒哒”敲击键盘录入信息。
  我们不仅是工作上的好搭档,还是生活中心心相惜的好朋友。当她和家人发生矛盾时,也会像迷茫的小妹妹般向我发出求救电报,而我也总会端起老人家的架子,耐心给她分析,用我那不多的生活经验为她排忧解难。有时她看着我“滥竽充数”的样子,会忍不住地“戳破”我的窘态,但我仍会在被戳破的“尴尬”中与她会心傻乐。
  一路前行,我们温暖相伴。

 

得此友 足矣

□六(3)班班主任  张凤敏
  荣城上班的第一天,我的办公桌残缺地撑在那。是她,指挥学生搬来了新的桌椅,在一片狼藉中,又是她,递给我一块抹布帮我打扫,于是我在彼此不熟悉中记住了她的名字——叶冰雪。
  我们在一个办公室,也是在同一年加入语文工作室,很多契机让我们在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在工作上也是默契的“队友”。我因为结婚请假,没有时间和室友们一起去南京听课学习,没办法听很喜欢的薛法根老师讲的课,觉得很是遗憾。假后回来,却发现我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笔记。原来叶冰雪帮我把每个教师上课的内容都详细记录了下来。她在工作上对我的帮助更是不胜枚举。记得去年我上录像课,信息老师出去听课了,没办法录,因为叶冰雪之前录过,她就提出调课帮我录。录制中,虽然我觉得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但又觉得再录太麻烦,于是便打算就此作罢。她却不答应:“好不容易磨的课,要录就要录最好,明天我再陪你录一次。”感谢她的热心肠之余,也很钦佩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古人云:“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不得不感慨:得此友,足矣!足矣!


本版稿件由居英婕、朱惠惠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