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向左 烦恼向右 父亲的渔网
03版:成长巧克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3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37期  下一期
父亲的渔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庐江县城西小学 金艾英 发布日期:2018-03-05 15:53:58

  父亲的渔网被母亲收在一个灰黄的大麻布口袋里,搁置在农具小屋的横梁上。母亲不准任何人触碰。
  时光飞逝,三十多年过去了。今年,“引江济淮”工程启动,整个村子即将拆迁,包括父亲的坟。母亲取下渔网,打开袋口那一刻,泪如雨下。我知道,母亲是在与她尘封多年的思念道别。
  记忆中,父亲有一张大大的渔网。每年农忙过后,他就忙着修补渔网上的破洞。他把渔网挂在屋外的墙壁上,一缕一缕地撑开,细心地寻找破洞,并一个一个用白线系上记号,再将用猪血煮过晒干的鱼线绕上织梭,就飞梭走线织补起来。织补完毕,父亲就将整张网拎起来,从中间打个结,挂在屋内的墙角,再笑眯眯地看一会儿,就像看着他疼爱的孩子。
  每年汛期来临时,父亲就背上他的渔网,将鱼篓系在腰侧,再穿上蓑衣,戴上斗笠,赤着双脚,沿汹涌的河撒网捕鱼。清晨出门前,母亲总会烙上几张干面饼,用塑料布包紧,贴着父亲的胸口放好。那就是父亲一天的口粮。父亲转身出门时,母亲总会念叨着:“他大,水凶的河湾离远些,早点回来。”
  有天晚上,天已黑透,父亲还没回来。母亲急得几次在村口张望。终于,父亲背着渔网回来了。一进门,他放下渔网就瘫坐在长板凳上。油灯如豆,照着他疲累的脸。母亲忙着给父亲拿开斗笠,解下蓑衣。我看到父亲全身湿透,微微发抖。母亲连声催促父亲去换身干衣裳。父亲颤声说:“他妈,今个倒霉透了,没打上几条鱼就落河里了。幸亏我抓到树根,呛了几口河水就爬上来了。想回来换身衣裳,又觉得耽误时间,就没回了。伢们念书都要钱,不多打点鱼卖,不中啊!”说着,他抖抖瑟瑟地从怀里摸出来几张湿漉漉的钱票来,叹了一口气说:“今个多打了一会鱼,上街就晚了。街上人晓得我急着卖鱼,出价都低得很,没卖到两个钱。”我看到坐在灶下的母亲,一边烧火,一边说:“他大,你这一天也没吃东西了吧!”说着,撩起围裙擦泪……
  年复一年,父亲的渔网越来越破旧了,也似乎越来越重了,把父亲的背都压弯了。这一年,大哥上了高中,二哥上了初中,小哥和我也相继上了小学。在那个贫困的年头,一家四个孩子都送进学校读书的家庭是罕见的。母亲担心父亲太劳累,就说:“他大,两个小的就不念书了吧?”父亲说:“三代不念书,不如一头猪。都念。我还干得动。”
  清楚地记得,每个新学期到来前,父亲总是背着他的渔网,起早贪黑,忍饥挨饿,四处捕鱼。等凑齐我们兄妹四人的学费时,他的脸上才会露出久违的笑容。
  在大哥再次高考落榜的那个夏天,父亲终于一病不起。癌症像一个凶残的恶魔,夺走了我们至爱的父亲。再也看不到父亲背着渔网的身影了!
  都说父爱如山,但在我心里,父爱就是那一张渔网。那渔网里有我的书,我的作业本,我的笔,我的花头绳,还有我那渐渐长大的童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