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保障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3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1月3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3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保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1-31 10:32:43

省政协委员李卫平
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保障

    “健康所系,生命所托,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第一资源。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省政协委员、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李卫平带来了一份关于医教协同推进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建议(提案)。
    在李卫平看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尽管我国医学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的临床教学工作仍然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基地建设滞后、教学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和困难”。李卫平介绍,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主要存在临床资源日趋紧张、管理亟待整合、教学基地缺乏政策性保障、教学模式需要改进、教学的社会环境有待改善、教学需要医教协同推进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急需统筹资源、科学规划、严格标准,规范管理,医教协同推进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
    为此,他提出建议,建立协调组织,强化医学教育统筹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临床教学基地设施;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临床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学督导,建立健全临床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宣传引导,为医学生临床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总的来说,就是建议省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等主管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省政府名义适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医学类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对此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统一要求,逐步推进”。


省人大代表陶洪
建议加大高中中职教育投入

    “这几年,我省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可以说是巨大的,全省中小学的硬件设施都得到明显改善”。省人大代表、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陶洪说,以前是“土桌子土台子,趴着一群土孩子”,现在连最偏远的地方都建起了优质的学校。
    陶洪是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此次又当选省十三届人大代表。他说,自己过去几年走访了很多地方的学校,发现除了改善教育硬件设施外,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既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又不断加大教师的素质培养,每年寒暑假都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有了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更好的教育发展。”陶洪直言。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是陶洪比较关注的,“这是意识到,教育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老百姓需要更加优质的教育,但我们还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去努力”。陶洪直言,我省在教育投入上不断加大,但由于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投入其实是不足的。
    “高中收费标准不高,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新课程开设都需要加大投入。全省各地不少高中学校都建了新校区,非常漂亮,但建设中欠账很多,制约了学校进一步发展”。陶洪曾在淮北市做过调研,“择校费”取消后,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第一中学、第12中学等收入逐步减少。“举个简单的例子,学校化学、物理设备升级受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希望省里就这个方面进行调研,加大对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陶洪建言。


省政协委员胡昂
低薪成学前教育硬伤 应提高幼师待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幼有所育”。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事业,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省政协委员、合肥师范学院的胡昂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以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的身份参加了省政协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调研。据她了解,目前我省公办幼儿园处于紧缺状态,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这种趋紧状态还将延续,这就意味着“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民办园幼儿教师工资普遍偏低,基本工资都在1500元上下,少的只有800元,甚至达不到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幼儿园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
  胡昂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积极为幼儿教师争取编制,解决幼儿园的编制问题。同时,在人事、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幼儿教师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薪资偏低”。在胡昂看来,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由于待遇问题出现流动性大、师资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发展。她还表示,幼儿教师同属教师范畴,应按国务院文件精神核定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编制,逐年解决部分优秀幼儿教师的入编问题,以此来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发展有质量的幼儿教育。


省人大代表董思记
教师流动,有人“进城”更要有人“下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需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有人‘进城’更要有优秀教师‘下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省人大代表、蒙城县第二中学教师董思记建言,要全面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无校籍改革。
  在董思记看来,农村的年轻教师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音乐、体育、美术、英语教师缺乏;硬件设施好,功能室齐全,但使用率偏低;城镇化快速发展,适龄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源出现流失等。“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就需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就要吸引教师到乡村学校,而且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方能真正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董思记直言,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存在影响了乡村学校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影响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为此,他建议全面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无校籍改革,如亳州市在各县(区)教育局设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县(区)教师人事事项,效果已初步显现。“建议在全省范围推广实施和完善,真正实现教师从‘单位人’到‘系统人’的身份转变,统筹调配教师资源,确保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他还建议,建立新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制度,城镇学校新招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时间不得短于两年。还要加强监管,注重奖惩考核,参与下乡的城镇教师可享受与当地教师一样的乡镇工作补贴。对于不能完成支教、送教任务,弄虚作假的,可直接认定当年考核不合格,不予晋级等处罚。


省人大代表曾超
解决城乡教育突出问题刻不容缓

  “随着城镇化不断深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在教育上都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阻碍教育公平、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需要”。省人大代表、灵璧县县长曾超建议,要通过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城乡教师有序流动等方面着手,解决城乡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乡村弱’和‘城市挤’的问题、‘巨无霸’学校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曾超称,在不少乡村,因为没有相对优质的教育,群众只有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学位紧张,也造成了很多其他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对此,曾超结合灵璧县的情况给出建议,“首先是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要采取适度超前编制规划,加快推进城镇学校建设的方式,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寄宿制学校整体水平,解决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要全面推进城乡教师有序流动,适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
  曾超介绍,通过以上措施,该县城乡教育差距已经在逐渐缩小。截至目前,灵璧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7.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2.1%,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2016年底,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


省人大代表夏旭灿
呼吁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机制

  “现在,各级普通高中学校尤其是县级以下高中学校都存在着巨大的保运转的资金缺口。”省人大代表、怀宁中学校长夏旭灿长期关注教育问题,今年他带来一份关于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机制的议案。
  夏旭灿介绍,2015年秋季开学之时,教育部宣布全面取消择校生收费,原省财政厅、教育厅、物价局发布的关于择校生收费标准同时废止。当前,普通高中学校所能收取的费用仅为学费一项,即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每生每学期收费850元,市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每生每学期收费700元,此项收费标准已经持续了20年。但各县(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所需的运转经费都在两万元左右。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标准化学校建设、“改薄”项目逐步推进,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唯有普通高中学校是当前国家教育投入的一个空白点。由于政府没有相应增加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弥补缺差,很多普通高中学校特别是一些县城与农村普通高中陷入无法正常运转、难以生存的困境之中。
  “学校一旦不能正常运转,便无法适应新的高考改革需要,更谈不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建议,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机制,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生存的困境,以振兴高中教育,实现强国梦的伟大目标。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韦玉柏综合报道
  □本版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傅军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