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今秋开学前或公布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2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2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今秋开学前或公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1-24 10:11:15

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目前正在酝酿中,最快将在今年上学期末下学期前公布;加快推进首批364所智慧示范学校和实验学校建设,力争2022年实现全省中小学全覆盖;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月22日上午,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针对社会各界关心的教育热点话题一一给予回应。
2018年秋季学期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根据此前我省公布的高考综合改革配套方案,今后我省高中生可按照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中“自由搭配”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而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与我省高考改革时间一致。
    “高考改革涉及很多方面,涉及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我们会慎重对待”。李和平介绍,我省正在按照国家的部署,稳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研制,目前基本的框架在形成过程中,之后还有一系列程序,如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听取各方意见等。
    “我们一定会根据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告知学生和家长。也就是说,即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能够提前知道三年后的高考到底怎么考,请学生和家长放心”。李和平透露,按照原定的工作计划,我省会在2018年秋季学期前向社会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力争2022年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
    在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的过程中,我省今年提出将加快推进首批364所智慧示范学校和实验学校建设。
    “智慧教育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希望通过智慧学校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李和平告诉记者,在省两会召开前,全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公布了首批38所中小学智慧学校示范校名单。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我们希望补齐农村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短板,金寨县天堂寨小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和平透露,按照计划,今年我省将推进38所示范校和326所实验校同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力争2022年实现全省中小学全覆盖。
今年有望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以上,全部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超大班额,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省已经基本做到了,现在进入了‘攻坚计划’”。李和平介绍,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普通高中教育,另一个为中等职业教育。
    对于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超大班额的问题,李和平表示,这是在办好公平、优质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推进的时间表,将在今年全部消除。
    其实,早在2017年5月,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并实施了《安徽省控制和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明确了各县(区)各年度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控制目标。其中,明确提出全省力争到2018年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控制在3%以内,2020年之后大班额比例逐年降低。同时,将年度目标达成情况纳入对政府的目标工作考核。

 李和平在会场

 

◎人物对话

对话省政协委员、安徽高升教育集团董事长孙永红
给予普惠园财政补贴 独立设置幼师编制

  “今年,我关注的是学前教育问题,两会开始前,我做了很多调研工作,发现这一块还是有些工作可以做的。”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安徽高升教育集团董事长孙永红将目光瞄准了学前教育领域。
  作为资深教育人,孙永红非常认可我省学前教育这几年所取得的成就。以合肥市为例,2010年底,合肥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市。多年来,该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6年底,该市各级各类幼儿园930所,在园幼儿24.8万人。该市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覆盖率100%,普惠性幼儿园710所,占幼儿园总数的76.3%。该市幼儿园专任教师1.1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2%(含外来人口),较2010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2017年度合肥市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63所。
  “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二孩政策出台,城市人口尤其是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当前学前教育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学前教育还存在着资源短缺、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孙永红说,在调研时,发现很多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但县(区)级财政压力很大。仅2017年,合肥市级学前教育财政预算资金就达到1.3亿元,县(区)学前教育财政预算约为5.5亿元(未包含新建幼儿园土地费用),而中央下达至各县(区)学前教育奖补资金金额约4200万元。“目前,省财政还未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财政经费,可想而知,县(区)财政压力有多大”。
  除了经济压力,学前教育还存在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一是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未从小学教师编制数中独立。各地招考公办幼儿园教师须相应减少招考小学教师的数量,严重影响各地招考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民办幼儿园招聘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难度大。随着公办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公办幼儿园每年招考的人数较多,而每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数量有限,很多民办幼儿园难以招聘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
  “另外,发现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收费低,经费运转困难”。孙永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阶段,公办幼儿园(含企事业单位举办和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每生每学期分别为2000元(省级一类园)、1800元(市级一类园),1400元(普通园),办园经费除保育教育费外的部分,全部由县(区)财政或幼儿园主管部门兜底。“合肥市之前对公办、民办幼儿园生均办园成本进行过调研和测算,约为1.2万元每生每年,尽管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每生每学期500元~800元进行补助,但还是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
  为此,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孙永红带来两点建议,一是增加省级学前教育财政预算,普惠性公办、民办幼儿园政府给予补贴,各地可根据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创省级一类幼儿园、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发展等情况,对各地学前教育发展进行补助或奖补,在缓解各地财政压力的同时,提高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普惠性公办、民办幼儿园补贴标准如下:省级一类园4000元,市级一类园3600元,普通园2800元。二是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各地招考幼儿园教师,从省级层面明确将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完全独立(有的地方和小学编制混在一起),各地对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数进行核定。


◎会场声音

省人大代表张红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为学生课外时间减负

  “当前,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时候管管了”。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合肥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张红发出呼吁,希望多部门联合制定《安徽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严格禁止各类违规的学科竞赛,为学生的课外时间真正减负。
  近年来,我省各地为给学生减负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甚微。张红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原因是限制学校布置家庭作业后,学生们的课外时间被各种课外培训给填满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培训机构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开展的过度、过量、过重的课外培训学习,推波助澜加剧了家长及学生盲目择校的‘焦虑症’;加剧学生难以承受过重课外负担的‘迷茫症’;加剧社会对学校教育不解、误解所产生的‘恐慌症’。”
  张红建议,借鉴上海市经验,由省教育、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四部门共同制定《安徽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设立校外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章程和组织机构,以及培训项目与课程教材、教学点的设立等做出规定。
  “要特别明确,在教学要求方面,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基于相关学段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在师资管理方面,要求授课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并进行注册管理,明确在职中小学教师不得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得妨碍未成年人正常休息等。”张红建议,“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的教材、教学管理、师资等要提出具体要求。严格禁止各类违规的学科竞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对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和管理行为,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省政协委员石象斌
高校要担起培育“工匠精神”的责任

  在今年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石象斌带来一条关于在全省加强“工匠精神”宣传与教育的提案,建议我省高校应该成为培育“工匠精神”人才的“排头兵”。
  近年来,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规模以上企业增长很快,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但相比周边发达省、市,我省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的营销观念和手段也都还存在不足。
  立足我省经济的发展现状,石象斌认为,“工匠精神”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高校则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育“工匠精神”的“排头兵”责任。
  “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无论是企业发展前端的科研,还是中端和末端的技术执行环节,都需要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支撑”。石象斌坦言,我省有一百三十多所大中专院校,无论是科研型、应用型的高校,还是技能型的大中专院校,在对学生的教育上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工匠精神”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能力,高校需要承担重要职责。
  对此,石象斌在提案中提出,为在全省大中专院校中加强“工匠精神”教育,政府和高校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对“工匠精神”的宣传思路、转变教育理念,让“工匠精神”在高校学生心中扎根,如可以挖掘我省历史上的工匠典型,提炼传统“徽匠精神”的实质内涵,结合新时代我省物质生产方式对劳动者精神气质的新需求,借鉴国外“工匠精神”的积极因素,建构21世纪“安徽工匠精神”的内涵体系并加以宣传。
  对具体教育上,石象斌认为,高校可以以“安徽工匠精神”为抓手,探索并科学、合理定位“工匠精神”培育目标,建立政校企联合教育平台,以现有专业学生与企业职工为对象,以全日制教育、培训、实践为手段,着力开展“工匠精神”、“工匠素养”、“工匠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工匠成果”的管理包括技术革新专利的申请、成果的转化,以及打造校园“工匠文化”,将“工匠精神”生活化、具体化。
  此外,石象斌建议政府可以以部分高校为试点,投入扶持基金建立“某某工匠学院”,研究与践行工匠精神教育。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
    本版配图由本报记者晓君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