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主体雕塑还是宁缺毋滥为好 惩罚的“度量衡”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2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2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校园文化主体雕塑还是宁缺毋滥为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旭方 发布日期:2018-01-24 10:06:25

   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成了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校长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雕塑、立展板、挂条幅、贴喷绘……某县提出要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部分学校不约而同地在校园的中心地带或醒目位置树立起一尊不锈钢雕塑,雕塑寓意有“托起明天的太阳”、“在书海中遨游”、“放飞梦想”……
   这些校长认为,只要在校园树立了雕塑,就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殊不知,滥用校园文化主体雕塑或许不伦不类,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败笔。仔细考量,造成这种校园雕塑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误解。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单一指提高学校文化品味的硬件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只有这三个方面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但是,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略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片面的,是缺少内涵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就像一个人只注重外在包装,忽视内在修养,空有其表,只不过是一副好皮囊而已。
   二是对校园文化主体雕塑作用的夸大。校园主体雕塑的设计制作应与校园环境相协调,体现出宜人的、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内涵。它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品位的重要标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学校的特色,是学校文化的历史积淀。校园主体雕塑往往是校园景观环境的视觉焦点,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校园主体雕塑设计要结合校园环境和文化传统审慎选题,创新表现形式与材料,综合考虑采光和照明来实现其美化环境、提升内涵的作用,切不可粗制滥造,拍拍脑袋随意而为,更不可千篇一律,盲目模仿。
   校园文化主体雕塑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可小觑,运用得好,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得不好,将成为“东施效颦”,适得其反的败笔。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