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 后出 与信仰对话 艰苦岁月铸就精彩人生
02版:青年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1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1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艰苦岁月铸就精彩人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1-05 11:49:35

  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让我有了无数的感动,更让我学到了许多。
  学会在苦中作乐。在1969年1月13日,年仅15岁的习近平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七年的知青生活。在陕北,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由于环境艰苦,缺衣少粮便成了家常便饭,这对于一个未满18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然而,在这场考验中,以胜利者姿态坚持下来的人要远远少于半途而废的人,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人里,习近平经受住了考验,也很快适应了陕北的生活,他,不惧风暴,不怕沙土,保持着一颗无所畏惧、苦中作乐的心,这时,不禁让我想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们无需向任何事情低头,只要我们拥有一颗苦中作乐的心。我们将能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能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
  学会为人民服务。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我心中生根,我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到了可以奉献自己力量去服务人民的年纪,志愿活动给了我机会,让我可以在闲暇之余锻炼自己。我作为大学生,要清楚自己的人生理想,去为人民服务,去实现人生价值。我们的榜样雷锋是这么说的:“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学会有担当意识。习近平多年后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回忆:离开京城到陕北,最初感到很孤独,而且年龄又小,因此没有长期呆下去的观念,别的知青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后来受到姨姨、姨夫的教育,很快融入了陕北农村新的环境,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成了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习近平是当时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他坚持的时间是最长的一个,他明白,在陕北那个艰苦的环境中,要坚持,要有担当意识,要学会吃苦,学会克服一切困难,习近平当年插队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地处黄土高原,无疑属于全国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那里山大沟深、交通落后、土地贫瘠、降雨很少、自然条件很差。知青插队那个年代,那里没有电,没有任何农业机械,劳动用的还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老镢头,老百姓吃水、烧柴、照明等都有很多困难。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粮食还填不饱肚子。就在那样的环境中,习近平一直坚持了七年,从未因艰苦而放弃过,小小年纪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担当意识。
  七年知青经历让习近平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甘苦,培育了习近平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了解农民,了解农村,了解当时中国最底层、最真实的一面。插队七年,习近平利用农村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坚持读书学习,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知识、理论素养。
  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经历,我想大声喊出“艰苦岁月铸就精彩人生”,让大家从现在开始砥砺前行,不管远方如何,我们都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讲述人:2017级金融数学专业学生  朱雅婷

    □本报记者张仲磊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